征迁来了 “小产权房”何去何从?

12.05.2017  02:13

上城最大体量联建房区域开拆,首日签约过半

为了享受相关奖励与优惠政策,有人提早五天就来排队了。记者 李忠 摄

昨日,上城区望江街道城中村改造范围内联建房以及原宅基地农户正式启动签约搬迁工作。上午8:30,领号、腾空、签约工作正式开始办理。短短120分钟内签约率就突破60%,246套房屋成功签约(腾空)。

此次联建房涉及凯旋路五期、始版桥花园11幢以及望秋立交二期等三个地块,共有房屋403套,总建筑面积达26742.03平方米。这也意味着,今年上城区城中村改造区域内体量最大的联建房搬迁签约工作正式启动。

联建房,也就是平时老百姓俗称的“小产权房”。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留存下来的这批房子,相对于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或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而言,由于未缴纳土地出让金,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同时,这类房屋没有国家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不予备案,身份略显“尴尬”。尤其是,当“小产权房”遇到征迁,情况更为棘手。

望江“小产权房”的难题是如何破解的?

这次征迁涉及的400多套联建房,大概有85%的房屋产权属于近江村,剩余15%的房屋产权属于望江村。”望江街道现场动迁指挥部联建组大组长汤才赓介绍说,这批联建房屋中,既有单位自管房,也有当时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给原宅基地农户安置的房屋,还有部分外地人自行购买的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很多。

为破解联建房征迁瓶颈,在本次城中村改造中,望江街道联合区国土分局等部门经过多方走访咨询,认真研究,参照国有货币安置政策,进一步完善联建房及原宅基地农户搬迁补偿方案,补足了政策短板。

另一方面,望江街道征迁办的工作人员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主动上门送“信息”,为每一户耐心分析优势。一家一家走,一户一户谈,助跑联建征迁“最后一公里”。

也正因如此,昨天一大早,望江街道城中村动迁指挥部签约大厅的门口就人头攒动,数百名带齐了相关资料的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据了解,截至目前,望江街道共计清零6个地块,已完成市级清零任务过半。接下来,望江街道还将陆续启动望秋立交二期214户国有住户、始版桥新村949户国有住户和霞晖北村800余户国有住户的房屋征收工作。力争在6月底完成市区两级清零任务,基本完成海潮路沿线集体土地上农户、联建房的搬迁工作,确保望秋立交工程按期开工,通过城中村改造带动望江新城建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任凡迪 荀筱筱 记者 王紫微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