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下锄头开投资公司高息诱惑敛财被公诉

19.05.2015  20:42
 本报重庆讯(梁龄 记者刘文新)几个“80后”农民在重庆成立一家投资公司,打着高于银行同期利息6倍的幌子非法集资,短短3个月时间就敛财526万元。王华、王山峰等4名嫌犯已被重庆市南岸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2014年3月19日,河南省伊川籍80后农民王华、王山峰,在重庆南岸区注册成立重庆勇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勇俸公司),聘请同为80后的老乡段某某为公司副经理,全面打理业务,聘请另一老乡赵某某负责公司财务。半年之后,另一伊川籍老乡姜某某“接盘”成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
  勇俸公司招聘大量业务员,到街头散发传单,对不特定大众进行投资宣传,投资年化收益率可达13.2%至18%。勇俸公司和投资者签订投资管理协议后,该公司又作为投资担保人为自己的理财项目担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经重庆公安机关查证,勇俸公司于2014年6月正式营业,至2014年9月共签订投资协议102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26万元。
  2014年9月,重庆市南岸区消委会接到多起投诉,称勇俸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合同约定的收益无法兑现。南岸区消委会将案件移交南岸区公安分局,公安机关对勇俸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调查,共抓获涉案人员13人,逮捕4人,取保候审2人,冻结涉案账户金额530万元。
  据重庆警方介绍,类似的投资陷阱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公司刚成立时,会按时兑现返息,起步资金都是在关联公司之间转来转去。等吸收了一定的投资者的资金后,便开始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老板在全国多个城市开有投资公司,资金互相拆借,而投资者刚开始尝到“甜头”后,往往会继续追加投资。
  在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老板便酝酿“走为上计”,将公司转手。接盘者接手后,往往几个月后资金链条就会断裂,引发社会问题。
  去年12月,南岸区检察院已对主要犯罪嫌疑人王山峰等4人依法提起公诉,目前该案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