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建设 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充分就业”民心工程

22.10.2014  17:05

  近年来,衢州市在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城乡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等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建设上,紧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以公司化运作方式,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建设。三年来,该市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创业型城市考核验收,全市建成9家大学生创业园,入驻企业177家,年产值9000余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6.8%,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0%—3.2%的合理区间;全市累计新增就业6.3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4万人次,衢州市“三长一嫂”创业就业品牌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

  一、创业创新载体品牌化,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

  (一)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通过政府租赁、社会参与和联合举办等形式,全市初步建成9家大学生创业园。其中,衢州市大学生创业园以“免费入驻、免费铺货、免费培训”为特色,入驻企业40家,涵盖服装、家居、摄影、广告等创业项目200余种,经培训实现电子商务创业295人,创业孵化成功率达1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创优小额贷款品牌。充分挖掘小额担保贷款在解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初期融资难方面的优势,通过放宽申贷对象、提高贷款额度、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小额担保贷款“宽领域、高额度、低门槛”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61万元,扶持创业实体415家,带动就业1986人。其中,衢州江山市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委托江山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基金管理服务中心运作,单独建账核算,基金专户存储于合作的金融机构,该运营模式可有效防止基金风险,在全省具有创新性。

  (三)培育创业文化精品。以创业文化周、青年创业大赛活动为载体,通过会展展播、大众媒体传播、人力资源市场展示等形式宣传在创意点子和商业模式上具有独创性的创业之星100余人,带动一批高校毕业生在软件开发、工艺品设计制作、艾灸保健用品销售等领域发挥创业创新潜力。打响“三长一嫂”(店长、厨师长、家庭农场长和月嫂)创业文化品牌,全市共培养农村实用人才6222人,金牌月嫂获证率和就业率达98%,参加农场长经营技能提升培训6541人,在来料加工、家庭农场领域实现自主创业农民1232人。

  二、企业招工服务品牌化,缓解就业用工结构性矛盾

  (一)精准定位就业用工时点,举办大型品牌交流会。定期举办衢州市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和“8·8”人才交流大会,办会方式从最初仅提供企业招聘平台拓展至职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展示、事业单位招考报名等多领域。2014年春季交流会举办时间从一天调整为三天,宣传触角延至社区(村)电子显示屏、公交车广播电视播报、出租车宣传标语等载体,全市565家用人单位进场设摊,6.5万人次进场求职,单位数和求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夏季交流会现场报名8290人次,大专以上学历4502人次、占54.1%,会场300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值达7.6%,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创历史新高。

  (二)建立企业用工监测制度,实时了解企业招工需求。2009年开始,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先后三次调整用工监测企业样本,重点增加了对中小微企业、块状经济、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监测力度,建立起一二三产业企业比例适当的监测样本库。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用工监测企业554家,监测在岗职工10万多人,实现监测地域全覆盖、监测行业全覆盖。依托用工监测平台,建立劳动用工数据平台,根据监测企业按月报送的招工需求具体情况,累计收集企业岗位需求2580人,通过专场招聘会、网络发布等公共就业服务措施,帮助企业招工2578人,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题。

  (三)坚持市场化就业理念,筹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方式,在工业企业集聚区建设集企业招聘、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派遣、猎头公司揽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衢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争以最佳区位优势,有效缓解绿色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普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压力。产业园建成后,将重点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使产业园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孵化基地,确保求职人员和招工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办理就业用工各项事宜。

  三、托底就业帮扶品牌化,确保就业资金效益最优

  (一)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品牌。梳理完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农民合同制职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生育补助、医疗补助、丧葬补助和抚恤金等6项失业保险待遇核定事项和失业保险关系转入转出、失业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认定事项,将设立待遇的政策依据、享受条件、经办流程、所需材料、监督电话等内容在阳光政务网和办公场所公开,使失业保险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年初至今,全市通过 “阳光政府”网站及时公布就失业登记证、失业保险政策享受事项8056条,涉及失业人员7056人。

  (二)打造服务群众“百姓地点”。以城乡户籍人口和失业人员“民情档案”为载体,建立健全“分类建档、严格归档、及时查档”的民情档案机制,录入人力资源调查信息140万人、失业人员登记信息4.2万人,向基层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25万条。加强职业院校与本地监狱合作培训力度,自2011年该市面向监狱服刑人员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以来,衢州中专、衢州工程技术学校、衢江区职业中专、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与浙江省三监、省一监、十里丰监狱、十里坪监狱合作,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全市已有7656名监狱服刑人员取得“双证制”证书。

  (三)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结合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较多实际,着力扩大基金支出范围,重点向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倾斜,切实发挥基金兜底帮扶和促进就业的功能。2013年,全市核发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496万元。其中,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发挥了较好的稳岗作用,去年全市共补贴484万元、惠及职工216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