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路幼儿园《亲子游戏宝典》风靡家长圈

10.11.2014  13:20

  不久前,安吉路幼儿园的家长收到一本《家长宝典》,小班家长童女士迫不及待打开发现,里面有许多好玩的小游戏,于是跟着“宝典”学了几招。几次下来,童女士很惊喜: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孩子的高兴和激动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好像找到了和孩子相处的方式,这本宝典让我们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了。
  短短一星期,“宝典”在家长中口口相传,甚至其他幼儿园的家长也慕名而来一探究竟。“宝典”里有什么?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东西?
  园长蔡伟玲说,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往往会忽略了每时每刻都存在的教育契机,宝典里为家长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小游戏,适合父母和孩子甚至是全部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目的是将教育融入生活当中去,将无形变有形,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孩子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生活氛围。同时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通过简单的方式让孩子更易吸收、理解,这样的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着今年安吉路幼儿园成立60周年,这份宝典就是送给家长的一份充满诚意的礼物。
  3年很短,但足够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东西。在安吉路幼儿园,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每天做的事也许很小、很细,但却影响孩子今后走得每一步。在进入学校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前,蔡伟玲和她的团队,正在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就像在戒坛寺巷的园区一样,五彩缤纷,仿佛童话世界一般——而孩子们美好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请体育博士为晨练“诊脉
  健康体魄比识字、算术更重要
  每天晨间活动,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欢乐时光:花坛边,练习双脚交替跳,锻炼协调性和耐力;栏杆上,练习抬脚弯腰锻炼柔韧性;空地上,绕着大树和障碍物跑步锻炼灵敏性……孩子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游戏般的快乐。短短40分钟,不仅仅是让孩子动起来,这背后是蔡伟玲和所有教师多年来的“别有用心”。
  2008年8月,4个集团子园成熟后从“母体”剥离,蔡伟玲专注在安吉路幼教集团的发源地戒坛园区。园区虽小,但好处也有:园长妈妈有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块,专心研究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一段时间下来,蔡伟玲有了发现:幼儿园普遍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却很少关注晨间活动的开展情况。“老师们开展体育活动,往往是周一玩球,周二玩圈,活动重点放在玩器械上,但对器械的功能价值理解不深,对体能的基本概念并不了解,也没有重视孩子身体素质中的力量和柔韧性发展。”蔡伟玲说。
  于是,幼儿园请来了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博士,专门为老师做专项培训和辅导,将体能的基本概念和孩子的体能活动结合起来,了解每项运动的功能与价值,设计更科学的晨间活动。
  于是晨间锻炼有了“力量与走跳”、“协调与攀爬”、“灵敏与球类”、“柔韧性与投掷、钻爬”、“平衡与跑跳”五大体能活动区域,把身体素质和基本动作发展整合在一起。例如在一楼的攀岩墙练习之前,老师指导孩子在一旁进行上肢力量的推墙训练;在三楼平台进行跳绳活动之前,教师会带领孩子利用平台栏杆进行身体柔韧性的练习……每一项活动都指向不同的身体素质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里的隐性体育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一年来,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更喜欢体育运动了,每天早上都催着爸妈早点送自己到幼儿园参加锻炼。而活动量的增加,让孩子们的食欲有了明显提高,睡觉时也能入睡快、质量好。
  今年6月底,幼儿园对各班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进行了测查,包括25米往返跑、跳楼梯、攀岩爬、运球、沙包投远投准5项内容,与同区域幼儿园相比,孩子体能进步更为明显。蔡伟玲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远比多认识几个字、学会加减计算更重要。

   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虽然现在都强调小学教育“零起点”,不要过早给孩子灌输知识,但小班家长魏爸爸心存疑惑:真不用给孩子提前学吗?平常在家,孩子看到汉字也会问怎么读,有时候也会教他数数,这样算不算提前学呢?
  “当然不算提前学。”在蔡伟玲看来,生活即教育,也许谁也没有将每天早上起床时妈妈对孩子说“今天很冷, 添一件衣服”看作是一种教育, 但这恰恰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科学教育。其实,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
  例如父母和孩子一同散步时看到花草,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植物的形态色彩;季节更替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讨论树叶为什么变黄了,为什么我们要穿厚衣服,了解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出门参观展览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研究图形和色彩,这也是一种美的教育;逛超市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例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健康等家长希望孩子学到的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引导孩子都会自然习得。
  这天吃完饭,班级老师吴亚芳跟孩子们玩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她让每位孩子把漱口水吐在一盆清水中。“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呀?”吴老师问完,孩子们一个个喊了起来:“脸盆里的水变脏了!”“为什么会那么脏呢?因为漱口水把我们嘴巴里的脏东西都带出来了呢!”吴老师揭开谜底。原来,这是吴亚芳精心设计的一次个人卫生教育,希望让孩子明白饭后漱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安吉路幼儿园充分发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功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形成让孩子终生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例如,在幼儿园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垃圾箱,喝完牛奶,孩子们自觉地把吸管和纸盒分开扔在不同的垃圾箱内,垃圾分类从小培养;每顿用餐前,老师会告诉孩子饭菜面食的名称,不经意间让孩子获得更多关于膳食的知识。
  “这样的经历比任何说教都来得形象、直观,有震撼力,它就是幼儿生活细节的教育。”蔡伟玲说。一日生活各环节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它所培养的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如果等到小学就太迟了,这也是幼儿园区别于中小学的很重要一点。
  同时,幼儿园还开展了“健康宝贝”、“进餐宝贝”、“环保宝贝”等评选,结合孩子的生活,通过家园合作和幼儿的自我主动要求,培养健康、自信的好宝贝,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
  像追美剧一样追随孩子自主游戏
  “今天上午老师不安排上课、做游戏,全部由你们自己安排。”这一天,蔡伟玲正在做一项实验,她告诉孩子: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孩子们显得有些不放心:“我可以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吗?”“我可以玩沙子吗?”“我可以去娃娃家吗?”……在得到了老师明确的许可后,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是,老师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留在自己教室玩,没有想到利用幼儿园公共区域;小班的孩子会随便使用其他区域的材料,而大班的幼儿却始终用着固定区域的材料。
  问题接踵而来:为什么孩子会对老师的“准许”持怀疑态度?为什么孩子选择的活动空间那么有限?为什么游戏的形式如此单一?
  蔡伟玲开始思考:可能因为入园以来,孩子们都被安排惯了,没有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孩子,他们渐渐地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意识。而随着年龄越大、束缚也就越多,大班孩子不断需要遵守规则,于是慢慢变得墨守成规,丧失了对材料使用的灵活性。
  思考下来,蔡伟玲和团队更加坚信:一定要重视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菊花开了,鲍云老师让孩子创作心中最美的菊花。她让孩子观察插在花瓶中的菊花,给孩子提供多样创作素材,鼓励孩子多元表现。孩子的作品是天马行空的:有的用油画棒涂鸦,有的用橘子皮制作菊花花瓣,有的用纸杯剪成菊花形状,就连花瓶也是形态各异,圆的、方的、蝴蝶、月亮……给孩子更多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这是幼儿园教学当下最大的突破。
  “孩子一定比我们会玩!”蔡伟玲提出了一个观点:当孩子在自主游戏的时候,由孩子自己选择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老师不要去限定和告知,而是像美剧式情节一样追随孩子游戏的进程。
  张璐老师分享了一个片段:幼儿园草地上,有一个孩子将捡到的枝丫和树叶串起来,就变成了“羊肉串”。当老师看到孩子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行为时,第一时间是赞扬和鼓励,接着把孩子的成果和其他小伙伴分享,“大家觉得,这些树叶还可以变成什么呀?”在这个发散性问题下,孩子们的自主创造性被进一步激发了出来,而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只是隐形的“引导员”。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幼儿园将午餐保育员分饭改为孩子自主盛饭菜,每个孩子手拿餐盘,想吃什么自己去剩,剩多少吃多少。
  “我们希望让孩子知道,你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蔡伟玲说,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幼儿园率先开辟了“嘟嘟城”和“巴学园”项目,多维度、多平台培养孩子自主选择、自主体验的素养和能力,这也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更好地展示。(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