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写在信封上的求助信牵出54年的师徒情

10.03.2016  11:35

年轻时,总觉得相处的时间还很长,一时离别,总会相见。却不曾想,有时一晃眼便是半个世纪,从壮年走向了耄耋。

前天,杭州萧山公安的蜀黍们收到了一份求助信,就是想再牵起一份失落了半个世纪的缘分。写信人,是山东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老年中心84岁的董红惠,他想联系上当年的徒弟“范荣富”。

徒弟的名字和年龄都已模糊

师傅把求帮助的内容写在信封上

董红惠的亲笔信很是简单——

范荣富,我是你在杭州通用厂工作时的师傅董红惠,你还记得吗?你现在退休了吗?家在哪里,师傅想你。

范荣富”,就是董红惠当年的徒弟。

董红惠是宁波人,原本在上海工作,后来从上海调到了杭州。在杭州待了4年,1962年调去了胜利油田,从此和徒弟断了联系。

在信封的背面,董红惠给公安留了言,说因为工作调动与徒弟分别,很长时间没有通信,加上地址不明,很难寻找,希望公安们帮帮忙。

其实,董红惠的记忆已经很模糊,徒弟该有75岁,名字的读音是“范荣富”,字具体怎么写也忘了。唯一记得的是50多年前,徒弟家就在萧山齿轮厂旁边,他家中还有个妹妹,家的前面有条河。

这样的线索,真算不上明确。前天晚上,萧山公安通过微信发布了寻找范老伯的信息。好运的是,几个小时不到,范老伯的女儿就看到了消息。

范老伯可高兴了

当年师傅的洞房就在我家

范老伯的名字,应该写作范云阜。虽是师徒,他只比董红惠小6岁,今年78岁。他回忆道,1958年,他才20岁,刚参加工作不久,从杭州拖拉机厂“跳槽”到杭州通用机械厂。

当时通用机械厂招学徒,管吃,住在单位宿舍,一个月还能有15元钱。

15块钱可不少了!”范云阜家里兄弟四人,生活并不容易。进厂后,带他的师傅,就是董红惠。

那时候的师徒关系很亲密的。”范老伯回忆,一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休息一天。师徒两人在一个班、一个车床,技术都是董红惠手把手教的。下了班,大伙儿同住一栋宿舍,几乎是一天到晚地待在一起。

那时师傅一个月有30块钱,他会请我看电影。”每月一个休息天,看电影是师徒俩最大的消遣。师傅对杭州不熟悉,进城自然靠徒弟带路,坐3路公交车。徒弟也会替师傅省钱,打听到几家电影院的票价都要两块五,就带师傅去工人文化宫,票价只要八角钱。

师傅为啥能记得徒弟家住哪里?那是因为董红惠结婚,妻子也是宁波人,来杭州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住的地方,范云阜就主动在自己家腾出了空房,才让董红惠有了一个月的临时“洞房”。

师姐胡法知、师兄陈云你们在哪

我想和你们一起去看师傅

别以为只有师傅想徒弟,范云阜也一直在寻找师傅,不仅是师傅,他还想找比他早两个月进厂的师兄师姐。

退休前,他就曾打电话去胜利油田找过董红惠,但没找到。去年,范云阜还特意去临平找过师姐。

师姐姓胡,叫胡法知;她丈夫是我师兄陈云。他们俩后来调去临平一个工厂做指导师傅。”不过可惜的是,师姐师兄从此断了音讯。

董红惠在信里留下了电话号码,范云阜打过去却一直是关机。最后,还是通过信上的地址,辗转联系到了董红惠的女婿。

身在外地的女婿说会第一时间回去告知丈人,并请范云阜安心,董红惠身体不错,只不过不习惯用手机。

范云阜打算等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就北上去山东,亲自看看师傅。“照理说,我们做徒弟的,逢年过节都得带点礼物去看师傅才对。这次没想到还是师傅先找到我们!

范云阜也期望钱江晚报能帮帮忙,帮他找找师姐胡法知和师兄陈云,如果可以,大家一起去山东看师傅。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蒋慎敏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