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浙江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启用

05.05.2016  10:19

  近日,杭州市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三年将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早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就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明确到2020年,全国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地下的所有市政管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从而构建成的一个公共隧道。汛期已经来临,地下综合管廊究竟长啥样,如何发挥作用?日前,记者来到宁波,探访不久前竣工并正式运营的东部新城地下管廊,看看这条历经15年漫长探索、浙江省首条启用的地下综合管廊,到底是个怎样的“神秘”地下世界。

   地下空间井然有序

  看过动画片《忍者神龟》的人,一定记得美国纽约那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如今,在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域,也藏着这样一个成网状分布的地下空间。

  “综合管廊像一个地下储备箱,是城市动力输送中心。”戴上安全帽,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带着记者钻入了地下。绕过一个停车场,沿着狭窄的通道往下走,从管理中心进入,再拐过一个转角,眼前豁然开朗。

  地下空间不算太大,顶上是一圆一方两根管道,一堵墙把空间分成了左右两边,左边是电仓,右边是水仓。左侧墙上横出一根根钢铁支架,分门别类地架着各种细管线,分上下两层,互相平行;右侧则是上下平行的两根粗管道,一蓝一黑,向前延伸。整个空间,井然有序,这样的场景,让人如同置身于好莱坞大片中,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感受到眼前的壮观。

  除了大量管线与设备,地下综合管廊类似城市的地下人防工程,留有行走空间。若没有专业人员带路,很难进入。

  继续往东走,我们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管道有规则地转弯,一根根、一排排分得清清楚楚。“这里上面就是惊驾路和河清路的交叉口。”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潘伯林说,地下综合管廊的分布几乎是和人行道路上下平行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平时行走的马路下面还有这么多的东西。”

  目前,宁波东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为9.38公里,由三横三纵组成,服务区域面积约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的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给水、热力等各类管线基本都已铺设在内,并预留有中水管位。

   管线寿命长达100年

  “东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分为38个区段,串联起江澄路、海晏路、河清路、宁东路、宁穿路、中山东路6条道路形成网状。”潘伯林说,这样的规模在浙江还是第一条,在全国也比较罕见。

  地下综合管廊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1958年,北京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近年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早在2001年,宁波也提出了建设综合管廊的构想,并于2004年开始规划,2005年开工建设。

  为什么选在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潘伯林说:“这块区域主要为商业办公区,容积率很高,每幢大楼里都有很多单位,用电、用水、通讯量大,对管线的要求就会更高。”

  几十年前,城市地下只有自来水管、污水管等几种管道,而现在,电力、通讯、热力等几十种管道、成千上万条管线齐聚地下,交错复杂。一旦某条管线出问题,大马路就要被“开膛破肚”。“城市发展,各类市政管网设施需要不断扩容、增加、维修、更新。”潘伯林说,“如果道路频繁开挖,不仅给市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潘伯林还说:“虽然地下综合管廊的前期建设费用高于直埋式,但后期维护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将远低于直埋式。地下综合管廊的高防护性,让管线不受土壤腐蚀,遇到台风、地震时,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如今,地下综合管廊已成网状,稳稳支撑起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域,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

   “施展拳脚”仍有掣肘

  今年下半年,宁波东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将在原有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上,增设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完善运行管理。

  未来,东部新城如果还要建造商用或住宅楼,只需明确所需供给的电、热、水、通讯等数据,经批准后由相关单位到综合管廊内,在指定区域穿线安装即可。这种集约式的管线管理,也让地下空间有了更高的利用率。潘伯林说,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将以1比3左右的比例进行开发——1000万平方米的地面空间下,将有32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

  “对该区域内的16万人口来说,人均可拥有2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潘伯林说,东部新城将打造一个“地下城”,逐渐完善地下交通、停车场、设备用房、商业用房等。但他也指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更适用于新建设的城市新区,在人口密集、道路拥堵的老城区难以“施展拳脚”。

  与此同时,“地下管线分属单位多,遇到一些问题时,经常出现不同管线的规范要求不一、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收费规则、操作规范等也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统一。”潘伯林表示,这些都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行和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