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情况

05.03.2015  11:49

      2014年,我市继续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智慧医疗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提升,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稳步推进。有效地保障民生建设、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主要发展情况

2014年,我市健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2.1亿元,增长10.5%,增幅高于全市第三产业2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从健康服务业分类来看,“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增加值169.49亿元,占62.3%;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实现增加值42.34亿元,占15.5%;“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占2.9%;以药品、医疗用品及器械批发零售为主的“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实现增加值52.41亿元,占19.3%。

 

2014年我市健康服务业分类别增加值

(一)规模以上单位发展良好

企业收入平稳增长。 2014年我市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7.71亿元,增长11.1%,实现利润总额25.09亿元,增长8%。

非企业支出较快增长。 2014年健康服务业规上非企业单位支出合计为491.07亿元,增长13.9%。其中医疗卫生服务业支出444.61亿元,占规上非企业单位支出总额的90.5%。

从业人员平稳增长。 2014年健康服务业平均从业人员12.97万人,增长6.3%,其中规上企业平均从业人员3.95万人,非企业从业人员9.02万人。从分类来看,健康服务业规上单位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服务,合计9.14万人,占比70.5%。

龙头单位引领发展。 2014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达98家,实现营业收入744.29亿元,占规上企业收入总额的91%,增长12.1%,增幅高于规上企业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2.19万人,占规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5.3%。支出亿元以上的健康服务业规上非企业单位共有73家,支出396.65亿元,占规上非企业支出的80.8%,增长15.6%,增幅高于规上非企业1.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6.58万人,占规上非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3%,增长7.3%,增幅高于规上非企业1.2个百分点。

 

2014 年我市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非企业主要指标

 

非企业

营业收入

从业人员

平均人数

支出(费用)

从业人员

平均人数

实绩

(亿元)

增幅

%

实绩

(万人)

增幅

%

实绩

(亿元)

增幅

%

实绩

(万人)

增幅

%

合计

817.71

11.1

3.95

6.6

491.07

13.9

9.02

6.1

医疗卫生服务

37.14

16.8

0.97

12.6

444.61

13.9

8.17

6.6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

33.95

11.9

0.99

5.0

39.97

14.5

0.75

2.0

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

6.35

17.4

0.04

2.9

6.49

8.8

0.09

-0.4

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

740.26

10.8

1.95

4.7

 

 

 

 

 

从分行业情况看, 我市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中营业收入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软件业,收入合计792.53亿元,占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96.9%。

健康服务业规上非企业单位中支出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教育,支出合计483.05亿元,占健康服务业规上非企业支出总额的98.4%。

 

2014 年我市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非企业主要指标分行业情况

 

非企业

营业收入

从业人员

平均人数

支出(费用)

从业人员

平均人数

实绩

(亿元)

增幅

%

实绩

(万人)

增幅

%

实绩

(亿元)

增幅

%

实绩

(万人)

增幅

%

合计

817.71

11.1

3.95

6.6

491.07

13.9

9.02

6.1

批发零售业                                                                                                                                                                             

739.35

10.8

1.86

4.7

 

 

 

 

信息软件业                                                                                                                                                                             

15.17

8.5

0.37

9.1

0.13

15.0

 

金融业                                                                                                                                                                                     

6.35

17.4

0.04

2.9

 

 

 

 

租赁商务业                                                                                                                                                                             

2.94

5.3

0.15

0.3

0.20

22.9

0.01

4.2

科技服务业                                                                                                                                                                             

11.48

20.5

0.29

12.0

4.83

28.0

0.11

-0.1

居民服务业                                                                                                                                                                             

0.29

-17.0

0.01

-21.5

 

 

 

 

教育                                                                                                                                                                                         

 

 

 

 

11.27

16.1

0.32

-0.2

卫生和社会工作                                                                                                                                                                         

38.01

16.6

1.00

12.8

447.16

14.0

8.28

6.7

文化体育娱乐                                                                                                                                                                         

4.12

10.2

0.22

-5.1

2.87

-2.4

0.07

-2.1

公共管理                                                                                                                                                                                 

 

 

 

 

24.62

11.3

0.23

2.6

 

(二)医疗卫生服务大幅提升

1.医疗卫生机构稳步增长

2014年,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互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继续发展。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198家,较上年增加59家。其中医院218家,较上年增加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71家,较上年增加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占总数的92.2%。全市公立医院94家,民营医院124家,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重为56.9%,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情况

 

2014 年末

2013 年末

医疗卫生机构数(个)

4198

4139

1、医院

218

208

其中:公立医院

94

91

民营医院

124

117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871

3832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67

63

4、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42

36

 

2.卫生技术人员增长

2014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56万人,增长9.3%,增幅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3.2万人和3.47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比上年末增加2291人,增长7.7%;注册护士比上年增加3728人,增长12%,增幅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卫生技术人员的不断增长,为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情况

 

 

 

2014 年末(人)

2013 年末(人)

合计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注册

护士

合计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注册

护士

医疗卫生机构

85614

31977

34724

78340

29686

30996

医院

59343

20061

27874

54208

18557

2486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1924

10412

5819

20106

9667

524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513

1311

915

3293

1279

775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834

193

116

733

183

115

3.医疗卫生服务加强

2014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5779张,比上年末增加3723张,增长7.2%,增幅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3年的7.37张提高到7.79张。卫生医疗机构全年总诊疗人次11190.92万人次,增长5%。健康检查人数508.04万人,较上年下降4.8%。

201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746.91万床日,比2013年增加115.79万床日,增长7.1%;出院人数167.07万人,增长11.8%;居民平均就诊次数15.6次,较上年增加0.5次;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1.72人,较上年增加0.1人。

 

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计量单位

2014

2013

1、医疗机构床位数

55779

52056

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7.79

7.37

3、总诊疗人次数

万人次

11190.92

10662.50

其中:医院

万人次

6131.21

5715.9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万人次

4841.92

4741.26

4、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万床日

1746.91

1631.12

5、出院人数

万人

167.07

149.49

6、健康检查人数

万人

508.04

533.92

4.医疗卫生机构收入较快增长

201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544.83亿元,增长16.7%。其中医疗收入457.07亿元,增长15.7%,财政补助收入61.92亿元,增长22.9%,分别占总收入的83.9%、11.4%,合计占95.3%。

5.特色医疗服务比重提高

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是中国的特色医疗服务,在我市健康服务业中有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地位逐渐提高。2014年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总收入86.14亿元,增长24.7%,高于医院增幅8.8个百分点,占医院总收入的20.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总费用支出69.69亿元,占医院总支出的20.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和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的比例分别为90.1%、66.3%,较上年分别提高0.3和下降0.4个百分点。

(三)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

体育健身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末,全市有体育场馆141个,其中体育场107个,体育馆34个。体育场地总面积225.93万平方米,社区(村)体育健身场所、健身点6389个,国民体质监测机构14家,国民体质监测人数4491人。

2014 年末我市体育场馆、健身场所情况

 

体育场馆数

(个)

体育场地面积

(万平方米)

社区、村体育

健身场所 /

健身点(个)

全市

141

225.93

6389

市区

109

176.44

3379

其中:萧山

32

51.17

970

       余杭

18

31.46

1154

桐庐县

5

7.44

507

淳安县

5

6.88

428

建德市

4

5.50

596

富阳区

9

18.89

666

临安市

9

10.79

813

 

(四)健康养老稳步推进

2014年我市健康养老事业稳步推进。全年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61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人数70万余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人数7万人。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原则,社区健康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床位14108张,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资格证的人数653人,取得养老护理员上岗服务资格证的人数6241人,增长13.5%。

(五)健康保险和保障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建立。2014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0.21万人,比2013年增加17.9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9%.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9.4万人,比2013年增加21.05万人,增长4.7%。

作为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服务商业保险近年来也得到长足发展,健康服务商业保险种类不断增多,覆盖率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健康险保费收入23.64亿元,增长36.5%;健康险赔付金额8.64亿元,增长37.4%。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作为事关民生健康的基础商业保险不断发展,2014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数105.4万人,保费收入5763.2万,赔付支出1423.9万元。

(六)智慧医疗蓬勃发展

贯彻实施我市发展信息(智慧)经济一号工程,2014年,我市智慧医疗蓬勃发展。“智慧医疗”应用进一步深化,实现 “全城通”智慧应用、“全院通”智慧结算、“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国家级专家对我市智慧医疗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智慧医疗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有250万参保人员开通市民卡“智慧医疗”诊间结算功能,累计627余万人次的门急诊患者享受到便利,按人均至少节约1小时计算,全社会降低时间成本超过627余万小时。智慧医疗的便捷与效益收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许。我市信息软件产业有较强的基础和实力,对我市智慧医疗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和支撑。全年我市健康服务业中信息软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17亿元,占规上健康服务业(不包含批发零售企业)的比重为19.4%。一批智慧医疗相关的信息软件企业在经营水平、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七)健康服务业分区县情况

我市健康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上城区、下城区和西湖区,三个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524.81亿元,规模以上非企业单位支出合计250.37亿元,规模以上单位从业人员合计5.6万人,分别占全市的64.2%、51%和43.2%。

 

2014 年我市规上健康服务业单位主要指标分区县情况

 

 

企业营业收入

非企业支出

从业人员人数

实绩

(亿元)

增幅

%

实绩

(亿元)

增幅

%

实绩

(万人)

增幅

%

全市

817.71

11.1

491.07

13.9

12.97

6.3

上城区

100.89

4.7

145.98

17.5

2.39

5.7

下城区

346.94

11.4

57.84

10.8

1.78

6.3

江干区

30.61

-1.4

34.65

9.5

1.09

12.5

拱墅区

33.19

4.6

45.41

19.5

0.86

3.0

西湖区

76.98

14.4

46.55

12.1

1.43

4.9

滨江区

61.61

53.9

11.12

21.4

0.84

6.5

经济开发区

9.47

15.3

0.61

10.1

0.07

68.6

西湖名胜区

0.27

223.4

10.73

17.1

0.22

9.1

萧山区

57.55

7.6

50.56

7.0

1.52

4.6

余杭区

32.46

18.7

28.97

16.7

0.88

4.8

桐庐县

5.88

0.4

11.87

11.7

0.37

8.8

淳安县

3.56

16.8

7.00

15.5

0.31

2.0

建德市

5.90

-2.0

11.87

15.4

0.32

4.5

富阳区

48.18

-2.9

15.78

7.2

0.53

9.3

临安市

4.23

0.6

12.14

11.7

0.36

5.3

 

2014 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服务分区县情况

 

卫生技

术人员

数(人)

每千人口

执业 (

) 医师

数(人)

医疗卫生

机构床位

数(张)

每千人口

医疗卫生

机构床位

数(张)

实际占用

总床日数

(万床日)

全市

85614

4.47

55779

7.79

1746.91

上城区

16910

19.11

11940

36.22

403.67

下城区

9824

8.75

7491

18.46

246.39

江干区

7224

5.71

3361

6.94

96.71

拱墅区

6459

7.25

5840

17.88

202.82

西湖区

10363

6.03

6326

9.49

199.94

滨江区

1305

3.53

138

0.72

1.60

萧山区

10658

3.05

6997

5.57

201.85

余杭区

6991

2.67

3655

3.95

101.70

桐庐县

3181

2.54

1587

3.89

44.37

淳安县

1954

1.70

1585

3.45

49.75

建德市

3037

2.08

2154

4.23

62.77

富阳区

4330

2.54

2658

3.99

78.39

临安市

3378

2.69

2047

3.86

56.96

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市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在满足民众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一)民营医疗机构有待继续发展

2014年我市健康服务业规模以上单位中,以民营医院、门诊部为主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7.14亿元,从业人员0.97万人,与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卫生服务非企业从业人员8.17万人相比,总体规模明显偏小。从目前来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资源配置仍有待加强,社会力量办医仍受体制机制束缚,社会资本进入仍有壁垒限制,民营医院有待继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亏损情况较为突出。

2014年,全市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1%,较上年回落9.8个百分点,规上企业亏损面32.6%,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78亿元,下降48.9%,从业人员合计0.21万人,下降9%,亏损面高达62.7%,较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部分企业由于服务价格下降、社会需求不足,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受人民币贬值影响,部分有进口业务的企业成本明显上升。部分企业由于技改投资、技术研发的增加,提高了经营成本。

      (三)服务一体化和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相对于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在城区集中的情况,县域范围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缺乏。2014年,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平均为4.47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79张,县域范围均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健康服务业涵盖医疗服务、批发零售、保健护理、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部分中小企业还存在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行业诚信度较差的情况,监管体系有待健全,监管效能有待提升。

三、进一步发展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建议

(一)积极拓展与丰富健康服务产业链

健康服务业是典型的复合产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通过有效拓展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条,释放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从而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加快健康服务业信息化融合程度。 适应网络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我市智慧医疗水平,加快我市健康服务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开拓互联网健康服务市场,提高健康管理、中介服务水平,在更大限度上促进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与需求、消费之间的对接与沟通。 二是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 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三是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 注重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护理、健康旅游等行业,提高服务水平。探索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之间建立良性的合作机制,通过多样化的健康保险服务,支持高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传承及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鼓励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推动健康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二)加大投入与监管,注重人才与招商

一是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 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并逐步缓解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继续加强空气污染、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市民体育健身场馆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二是加快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在坚持培养与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多途径、多层次造就人才队伍,既要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研发的高级人才,又要培养能在一线进行专业化服务的人员。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坚持实行专业化、职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原则,加大老年健康服务队伍建设力度,为提高养老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重视招商引智工作。 开展国内外健康服务业合作与交流,引进人才、技术、设备、观念,提升我市健康服务业综合实力。 四是科学引导市民扩大保健消费。 十元保健,百元吃药,千元抢救”的健康消费情况比较普遍,这与发达国家健康消费支出以保健为主的模式大相径庭,要积极引导市民扩大保健消费,转变健康消费观念。

(三)以体制机制的持续完善与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一是进一步科学配置医疗资源。 实施好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存量资源向短缺区域调整,向薄弱专科领域调整。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继续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 二是要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清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加快落实民营医院在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各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政策。 三是继续深入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发展。 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合理布局健康养老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四是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