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四抓四促”扎实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近年来,海宁市妇联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路子,强力拓展妇女工作的空间和舞台,通过“四抓四促”,在健全组织网络、扩大组织覆盖、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能力水平、强化组织功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市镇(街道)妇联12个,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20个,村妇代会(妇联)161个,社区妇联(妇代会)65个;“两新”组织中成立各类妇女组织771个,组建率达83.9%;全市建成各级“妇女之家”336个,网格联系点435个。镇(街道)配备专兼职妇联干部30名,村(社区)配备妇代会主任和妇联主席共226名,基层妇女干部配备率和进入“两委”比例均达到100%。建成全国级示范村(社区)4个,省级示范镇(街道)1个。
一、抓组建,促组织健全,拓展基层组织覆盖
1.因地制宜抓组建。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要求,以“两新”组织妇女组织为重点,实施“扩面”、“提质”两大工程,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12年与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市工商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全市“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两新”组织女职工的诉求、妇建状况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分步实施,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从党建基础扎实、女性就业密集、业主为女性、规模以上企业等4类“两新”组织先行入手,指导基层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设置形式。如长安镇建立了企业妇代会和高新区企业妇代会,统管辖区内不具备组建妇女组织的“两新”组织的妇女工作。部分村(社区)妇代会建立企业妇代会,将辖区内企业妇女工作纳入村妇代会管理范围。
2.明确职责强管理。按照“先建立-后规范-再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2013年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两新工委出台《关于深化推进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工作内容,帮助其建立起工作目标管理、教育培训、开展活动、评比表彰、维权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指导开展“十佳示范带动,百岗结对联动,千员服务推动”为主题的巾帼建功系列活动,鼓励妇女职工参与“岗位服务社会大行动”,要求妇女组织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技能比武、文体活动等,争取在帮助企业谋求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才干、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发挥效用;引导女性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力和谐”企业创建和“青春党建”等活动。同时要求各镇(街道)培育“两新”组织妇女组织示范点2-3个,并按照“六清”要求掌握各自所属“两新”组织情况,每季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3.搭建平台重培育。近年来,在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妇联牵头建、引导助推建、鼓励帮助建等,多样化地培育新的女性社会组织,扩大女性社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创新基层妇联的组织形式,加强横向妇女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好她们的优势和作用,汇集各阶层妇女的力量,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妇女儿童事业的进步。2015年3月成立海宁市摄影家协会女摄影家分会,12月成立海宁女性创智协会,市级层面女性社会组织达到7家。开展女性社会组织调查,建立全市女性社会组织信息库,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公益性、互助性、慈善类女性社会组织和自组织80余个,进一步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扩大了妇女工作的有效覆盖。积极引导全市女性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目前我市女企业家协会、女性创业者联盟、女能手联谊会、女律师联谊会、和乐家庭社工事务所等女性社会组织已成为交流学习、合作发展、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二、抓网络,促机制建设,夯实妇女工作基础
1.设置网格建好“家”。2013年以来,海宁市妇联在全市推行妇女之家“1+X”网格化服务模式,按照“整合资源、科学融入、就近活动、便于服务”的原则,在村(社区)建立“妇女之家”的基础上,结合基层社会管理责任网格和妇女发展的实际需求,划分建立“X”个“妇女之家”联系点,组成以村(社区)“妇女之家”为龙头、若干“妇女之家”联系点为基础的基层妇女工作组织服务网络。各基层妇女组织依托党员教育示范点、计生文化进家园教育点、学法用法示范户、文明家庭示范户等现有阵地和资源,建立“妇女之家”联系点,按照“一室多用、分区布局、分时使用、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使用。全市共建立“妇女之家”联系点435个,切实将妇女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整体格局。
2.健全机制管好“家”。推行基层妇女组织日常管理“五有”规范,即有专人负责、有管理制度、有计划总结、有活动记录、有档案资料。完善五项制度:即学习制度、议事制度、活动制度、联系制度和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妇女之家”联系点的宣传、教育、培训、维权、健康服务、组织活动等功能。明确每个联系点的负责人和管理员。网格管理员负责联系点的日常工作和年度活动安排,保持与村妇女组织的联系,开展经常性走访,全面及时地掌握本网格内妇女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做好政策宣传、困难帮助、信息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同时,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妇女网格管理员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3.丰富服务用好“家”。各网格每月召开社情民意研判会议,村妇联通过网格“妇女之家”联系点上的各项活动,及时地掌握网格内妇情动态,使妇情采集、沟通、处置、反馈形成了一个体系。自网格”妇女之家”成立至今,因为信息掌握及时,反馈机制健全,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解决妇女诉求,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各联系点根据网格内妇女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爱心服务、“社会妈妈”等活动。如在合作社联系点开展妇女创业帮扶、生产技术培训等工作;在企业联系点开展技能比武等。
三、抓项目,促载体创新,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1.服务资源下沉。为进一步创新妇联工作方式,提升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专业化水平,海宁市妇联率先开展妇女儿童家庭公益服务项目微创投活动,并给以项目化运作激活妇女工作活力。公益项目微创投活动面向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妇联系统所属团体会员、女性社会组织等,要求各项目落地在“妇女之家”,市妇联将给每个入围项目提供不超过6000元的资金支持,使妇女工作开展在基层、落实在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今年第二届公益项目微创投活动已正式启动,共收到各基层妇女组织、女性社会组织申报的项目37个,其中镇(街道)妇联10个,村(社区)24个,女性社会组织3个。经过项目初审、专家评审等环节,确定19个妇女儿童家庭公益服务项目入围。
2.对象内容聚焦。在服务对象上,重点突出了农村妇女、老年妇女、新居民妇女儿童、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等特定群体;在项目内容上,与妇联全年重点工作相结合,涵盖了家庭教育、妇女素质提升、垃圾分类、“社会妈妈”关爱服务等领域,使市妇联全年的重点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延伸,妇联工作知晓率、影响力和受益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扩大。为凸显服务的专业性,19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运用社会工作等专业化理念技巧运作开展,切实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运作程序规范。在开展公益项目微创投活动过程中,市妇联是项目管理的“枢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从项目公开征集、申报、评审、公示、优化、实施、督导、评估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流程,建立了以项目评估为目标,资金使用为主线,任务进度监控为抓手的工作机制。每年举办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强调项目实施、评估等注意事项,制定并及时调整《“紫薇花”妇女儿童家庭公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资金额度分配、拨付程序、使用规定等,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开展、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在监督方面,明确公益项目微创投活动责任部室,每月负责项目进展情况汇总,根据项目内容交付相关部室进行业务指导与跟踪。开展项目终期评估,实施单位通过PPT展示项目开展情况及成效,组织专业老师、民政、财政等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终期评审,最终确定每个项目补助资金额度。
四、抓队伍,促能力发展,提升妇女干部素质水平
1.加强指导优化基层结构。抓住村级组织换届契机,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意见》,在丁桥镇开展村级妇女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为全市村级妇女组织换届提供指导,积累经验。2014年全市226个村(社区)妇女组织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相关指标要求,100%村“两委”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成员,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达到100%。45周岁以下142人,占88.2%;大专以上学历131人,占81.4%,新任村(社区)妇女主任(主席)99人,整体呈现年纪轻、学历高的特点。换届后及时对新任村(社区)妇女主任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实务培训。与组织部、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第二轮全市“三小组长”示范班,全市30名妇女小组长骨干参加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五水共治”、“无违建”创建工作等培训辅导。
2.加强培训改进干部作风。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基层妇女干部、女领导干部两年一轮训的培训制度,并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规划,进一步提升妇女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举办妇联系统婚姻家庭咨询师培训,全市41名基层妇女干部获得婚姻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有208名持社工证妇女干部,妇联干部的业务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建立妇女代表、妇联执委联系制度,开展市妇联执委年度履职登记,进一步密切妇女代表、妇联执委与妇女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妇女代表、妇联执委在推进妇女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妇联执委班子工作的整体合力。
3.加强引导建好志愿者团队。以巾帼志愿服务为依托,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实施巾帼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建立各镇(街道)定期专项报告制度,动态掌握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进展情况。梳理充实巾帼志愿服务力量,市级层面建立法律维权、文明传播、家庭教育等8支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共356人。镇(街道)、村建立巾帼志愿特色服务队128支,共12149人,市属妇女组织、各级巾帼文明岗分别建立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清河治水·美丽人居”、“邻里守望·情暖夕阳”、“潮乡社会妈妈”等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潮乡社会妈妈”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巾帼志愿服务优秀案例。打造一镇(街道)一品巾帼志愿服务品牌,长安“范大姐”、斜桥“洛溪妈妈”、“海洲老舅妈”等已成为颇具影响的巾帼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