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实施“331”工程推进农村电影改革
9月11日,在余姚市第二十届四明山电影节上,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召开了宁波市“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进一步深化该市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电影新一轮转型升级。
今年是全省推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改革之年,宁波市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审时度势地推出“农村电影改革发展‘331’工程”,力争通过2014年至2016年3年努力,打造100个农村固定放映点、100家公益电影放映基地、100座乡镇数字影厅。今年是实施这项工程的第一年,全市各地都比较重视。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乡镇多厅数字影院54个厅,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60%,名列前三的分别为鄞州区(18个)、镇海区(15个)、慈溪市(11个)。全市已申报公益电影放映基地58家,申报量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宁海县(11家)、鄞州区(9家)、慈溪市(9家)。宁海市局十分重视企业公益电影放映基地的创建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局领导分头深入企业落实创建任务,创建工作有声有色。全市申报创建室内固定放映点204个,创建数前三位的分别为奉化市(67个)、鄞州区(57个)、象山县(22个)。
行业的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农村电影也不例外。宁波经过8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运行和探索,农村电影放映标准化规定制定迫在眉睫,在“数字影院建设、放映人员、放映设备、放映计划、影片节目、映前宣传、电影放映”等环节提出标准化要求,可以进一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村电影放映评估体系建设难题,可以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村电影放映活动,让政府的实事工程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通过推进“331”工程,着力实现三大转变,即:让农村群众从看“到”电影向看“好”电影的转变,实现农村公益电影从量的扩张到“质”、“量”并举,改善观影条件,改善片源质量,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从单一的送电影到“送”“种”并举的转变,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电影放映单位三方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公益电影基地,让公益电影在企业、社区生根开花;从纯公益电影放映到公益与市场并举的转变,积极培育农村电影市场,鼓励扶持乡镇多厅影院建设,积极引导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公司开展商业放映,通过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运作方式推动农村电影发行和放映工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