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杭州打工却被=骗,饿昏了头的16岁少年西湖边抢了一个包
年轻人虽然有时候会走上歪路,但是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未来还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的。近日,上城区检察院对一名触犯抢夺罪的未成年人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
来杭打工被“哥哥”骗 少年西湖边动手抢劫
小龙今年16岁,自幼生长在西北的一个偏远山村里。在他1岁时,父母离了婚,小龙便跟着父亲生活。小龙家的条件不太好,父亲将他留给爷爷奶奶后,外出打工了。
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每年父母回家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意味着礼物和亲情。而这一切从来都不属于小龙。父亲不善于交流,鲜有回家,只要小龙一调皮,父亲就用“拳头”说话。久而久之,小龙见到父亲就如同老鼠见到猫一般。
上初中时,爷爷奶奶身体不好,父亲就在老家附近找了份工作。小龙怕极了父亲,加上自己书也读不好,于是离开家,外出打工。由于还没成年,用人单位都不愿意雇用他,小龙只能当当服务员,赚点钱糊口。
去年9月,小龙接到了一个曾经的工友的电话。对方比小龙大几岁,比较照顾他,小龙一直叫他“哥哥”。“哥哥”说,他在杭州工作,这里工钱高,想让小龙过来。
小龙很高兴,于是来到杭州。一下火车,“哥哥”正在车站等他。“哥哥”说,工作单位要坐车去,让小龙把身份证和钱给他,他去买票。之后,小龙在火车站里等“哥哥”,可是过了很久也没回来。小龙又找遍了整个车站,也没有找到“哥哥”。小龙这才意识到,他被骗了。
没几天,小龙身上最后的50元钱花完了。担心打电话回老家会被父亲责打,小龙只好一个人四处游荡。
国庆节前的一天晚上,饥肠辘辘的小龙呆坐在西湖边,一个女子从他眼前走过,手里拿着一只钱包。小龙饿昏了头,抢过钱包,撒腿就跑。
女子的喊叫声吸引了路人和巡防队员的注意,小龙没跑多远,就被众人擒获。经鉴定,钱包里的饰品和现金总价值超过2000元,达到了抢夺罪的构罪标准。
挽救未成年少年 检察院决定不起诉
去年11月,该案件被移送到上城区检察院未成年检察科审查起诉。面对讯问,小龙只是一味地哭泣,却什么也不肯说。承办此案的梁检察官知道,小龙既担心自己会被判重罪,也是怕父亲知道此事。
梁检察官一方面开导小龙,告诉他虽然触犯了抢夺罪,不过案情并非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又联系上了小龙的父亲。
父亲压根不知道小龙来了杭州,吃惊之余,赶紧赶了过来。交谈中,梁检察官发现父亲并非不爱小龙。“我文化程度低,也不知道要怎么和孩子沟通,是我错了。”父亲说。
小龙取保候审期间住在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每天看书、学习,还抢着帮基地打扫卫生。梁检察官安排小龙和父亲一起住在基地里,让父子二人有更多接触了解的时间。
最后,小龙封闭的心扉终于被打开,“我抢钱包是希望能弄到回家的车费,如果钱不够,也能吃顿饱饭……”
检察院认为,小龙是未成年人,本性不坏,没有前科,案情也不严重,做出不起诉决定。
近日,在上城区检察院的“啄木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里,检察官正式宣布了对小龙的不起诉决定。听到“不起诉”决定后,父子俩抱在了一起,而这也是两人16年来的第一次拥抱。
据了解,上城区检察院的“啄木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去年11月底正式挂牌并投入使用,是杭州主城区首家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
与一般讯问室不同,工作室里设有供未成年人放松、倾诉的沙发和桌椅,还有用于心理矫治的沙盘游戏。此外,检察官还拍摄了许多普法微电影和短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在工作室里观看,接受教育。一个多月以来,检察官在该工作室已完成讯问、询问二十余人次,接待犯罪嫌疑人家属、听取辩护人意见、宣布不起诉十余人次。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尚检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