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局接地气完善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

27.07.2015  16:08

  为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成效和经营状况,更好地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服务,杭州市统计局积极探索,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工作。 

   ——夯实名录基础,确保不重不漏。 针对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工作的特殊性,结合杭州集聚区建设实际,按照“在地统计”、“不重不漏”的统计原则,一是充分利用杭州市统计单位名录库系统,抓好产业集聚区新增单位的认定工作,确保及时做好产业集聚区单位名录库的日常维护、加载与反馈。二是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产业集聚区,对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发展等进行摸底调查,搞清产业集聚区各类企业,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统计监测工作打好基础。 

   ——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各方合力。 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工作既涉及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政府统计,又涉及农业、环保、国土、科技、财政等多个部门;评价指标设置既有政府统计指标,也有部门统计指标,政府统计指标中又涵盖工业、投资、科技、能耗、劳动、环境等多个专业,工作量较大。为此,杭州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工作,建立统计协调机制和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条块结合、不重不漏,形成合力做好集聚区统计相关工作。为提高测算数据质量,局各专业相互沟通探讨,不断完善产业测算方法。 

  —— 建立统一平台,完善测算方法。 为做好产业集聚区数据采集,杭州建立了产业集聚区数据采集的统一平台,充分利用杭州市统计单位名录库系统和综合数据库系统,实现产业集聚区单位认定、数据采集、汇总、测算等功能。通过后台程序整合相关统计数据指标,多层面提取基层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快速获取企业经营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减少数据交换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提升全市整体业务水平,又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各片区统计网络,统一明确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范围、口径,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使各区、县(市)产业统计人员熟练掌握运用产业统计数据交换测算平台,按季做好全市及各区、县(市)产业集聚区的统计监测工作。 

   ——采取多种手段,强化质量控制。 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涉及部门多、专业多,指标多等特点,在发展评价指标设计上既有产业优化指标、要素利用指标、创新提升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又有建设成效指标,填报要求高,工作难度大。许多指标数据不能直接从现有统计制度报表中取数,数据来源渠道繁多、收集复杂。为此,杭州市局高度重视集聚区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牢牢把住数据质量。一是加强对产业集聚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每一个指标的涵义、填报要求和取数方法等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源头数据质量。二是即时核对,环比审核,多角度验证,以保证数据质量。三是注重对测算所需的原始资料进行反复审核评估,对起伏较大的数据加强与局相关专业及区、县(市)统计局的沟通,一一搞清情况,确保数出有据,数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