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人力社保局多管齐下有效破解企业节后用工难题

18.03.2015  16:19

  节后“用工荒”一直是企业“用工难”问题之一。海宁市人力社保局抓实抓细就业服务常规工作,突出工作重点,节前进行缺工调查提前掌握企业用工信息,节后有效应对企业用工难题,极大缓解了“用工难”。

  一、节前用工调查,后续跟进服务。节前深入企业开展劳动力需求调查,收集企业缺工信息。据调查,海宁市缺工30人以上企业共44家,总数为3310人,同比分别下降51.65%和53.82%。缺工主要分布在光伏电子和皮革沙发行业,分别为1039人和747人,同比分别下降13.49%和50.48%。针对缺工30人以上企业,做好企业缺工宣传,及时反馈信息,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牵线,帮其解决难题。

  二、密集举办招聘会,搭建供需平台。年前及早落实各类招聘会报名宣传工作,扎实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周”“春风行动”等专题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举办各类招聘会,镇(街道)人力社保服务站举办基层招聘会,村(社区)张贴企业用工需求,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微信推送招聘会信息9场,拓展招工信息发布范围,尽可能满足不同用工单位的招工需求。节后连续2周举办各类招聘会11场,较去年同期增加5场,场次更加密集,共909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25020个,累计进场人数1500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477人次。

  三、加强人才网建设,完善线上平台。不断挖掘网络资源优势,优化人才网架构。目前海宁市人才网已有注册招聘单位2890家,其中活跃单位1047家,吸引注册求职者15.56万人。节后累计推出岗位14172个,共计需求42000余人,10045人次投递简历。此外,人才网临工平台正式上线,发布短期季节性用工信息,查找求职者信息,有效对接临时用工企业和富余劳动力,缓解临时用工紧张,目前已发布临工岗位200余个。

  四、搭建人力资源对接平台,有效开展劳务协作。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劳务协作网络,鼓励和支持用工单位前往劳务合作省份招工。自去年组团赴贵州都匀市招聘之后,与当地的劳务合作进一步加强。节后不少企业联系贵州等地前往招工。目前赴杭州、成都、武汉等地的外出招聘正在陆续组织中。

  五、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发挥外包特色。为多家公司与人力资源服务园区内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招聘一线工人。针对单一岗位缺工20人以上的企业,收集缺工信息,在园区内进行公示并推送给园区内的外包派遣公司。沪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首场招聘会,进场企业112家,提供职位2358个,进场求职4000余人。

  六、完善企业用工监测,健全信息预测机制。自建立企业用工监测以来,海宁市不断扩大监测范围,目前已有监测企业119家,涵盖皮革、光伏、纺织等行业。及时跟进用工情况波动明显的企业,进行跟踪回访,掌握变化原因。以企业用工监测、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为基础,跟踪调查部分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及时研判全市用工形势,健全就业形势监测和预测发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