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司法局四措并举创新社区矫正公益服务模式
余姚市司法局认真研究社区矫正工作规律,四措并举,努力提升社区矫正公益服务质量,有效促进了社区服刑人员改造和回归社会。目前该市社区服刑人员524人,今年至今已累计开展社区公益劳动617人次1.5万余小时。
一是拓展服务场所。 在原有劳动服务基地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政府民生工程,根据辖区内实际网格分布情况,在每个村(社区)划分出若干社区服务包干区,以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为根据,每人分配一至两个社区服务包干区。在包干区内设置社区服务专用垃圾箱,服刑人员主要服务内容为打扫社区卫生,确保包干区内干净卫生;在有河道流经的包干区,结合“五水共治”专项行动,每人负责一条河段及沿岸的卫生保洁和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垃圾及时清理,水域环境卫生情况及时上报。
二是丰富劳动形式。 以公益劳动为主,以结对式、特长式及特殊活动日等形式为辅,改变原有的单一集中模式,积极探索“菜单式”公益劳动。该局把公益劳动分为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义务服务等5大类22小项,以菜单形式提供给社区服刑人员,他们可根据自身特长以“点菜”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劳动类别。公益劳动形式多样化,激发了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并提升了其就业技能。同时,针对就近参加公益劳动给社区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推出“错地劳动”工作制度:即在同一个司法所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可以跨行政村、社区自行选择劳动地点。
三是合理规划服务时间。 市司法局给每位社区服刑人员发放社区服务记录本记录每次社区服务时间、地点、内容、证明人等信息。只要每月公益劳动时间累计小少于八小时,社区服刑人员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兄,选择中午、晚上、双休日、调休等时间完成公益劳动,如晚上参加社区义务巡逻,双休日参与大扫除及各类宣传活动等。同时,提前一周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合理安排日常工作生活。因故不能参加的,由村、社区统一提前三天报司法所审批,另行安排下次劳动时间。
四是落实四级联动监管。 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服务监管主体由社区服务包干区区长、所在村(社区)治保主任、乡镇(街道)司法所、市司法局四级联合组成,社区服务包干区区长一般由所在片区中一名网格长担任。每次社区服务后,均需在社区服务记录本上由包干区区长签字、村(社区)治保主任盖章、司法所考核确认后报市司法局备案生效。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及时了解到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就业等情况,并为确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争取救济、就业、创业等多方位救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