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浙江好腔调”圆满收官,今年的打开方式尤其特别——说起来都是“小戏文”,但年轻人爱看
2018“浙江好腔调”全省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近日圆满收官。
今年的“浙江好腔调”自6月9日启动,3个月来,在全省11个地市总共举办了45场展演,创下了历年展演场次之最。
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钱报记者,往年的“好腔调”展演的“打开方式”,是以一些设备相对完善、场馆条件较好的地区为集合点,做一些集中性展示,比如在某地的文化馆或者剧场内连着做三四场,每年的展演场次基本都维持在20场左右。但今年不同——45场传统戏剧展演,全都是在乡村的文化礼堂里举行的。
舟山木偶戏
整整演了30场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紧接着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很快就提出了“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理念。作为“浙江好腔调”活动的主办方,浙江省文化厅决定将“好腔调”展演从“点”变为“面”,在乡村全面铺开。
创下此次之“最”的是整整展演了30场的“海韵遗风——舟山专场”。
两个月的时间里,侯家班木偶戏团、伟庆布袋木偶戏班、岱西木偶戏团、普陀木偶剧团等四个演出剧团马不停蹄地走遍了舟山的许多岛屿村落:秀山秀南、岱西仇江门、双合、东沙泥峙、岱东沙洋、海石礁、新城金鸡山、嵊泗青沙、基湖……“好比一年到头多了一次送戏下乡。”村民们煞是高兴。
两个月完成30场演出,听起来像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相信已经有读者看出了其中玄机——这四个剧团都是布袋木偶戏团。
舟山木偶戏,俗称“小戏文”。有别于傀儡木偶、牵线木偶、杖头木偶和皮影木偶等的表现手法,布袋木偶戏的最大特点是,能一人操纵和演出多个人物角色。不像其他木偶戏只能是“一人一偶”地表演,大大简化了演出的程序。
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繁复的道具和装备,可以“轻装上阵”挑一副担子走巷入户地进行表演,这就克服了舟山海岛交通不便、道具搬运难的制约。别说是在文化礼堂,甚至像是在渔民家里、岛上的晒网场中、渔船的舱板上的地方,都能演出。
虽然是“轻装”戏班,但用两块围帘营造出的却是变化万千的世界,那些木偶时而是武林高手,时而是沙场将士。伴随着激昂高亢的唱腔,原本没有生命的木偶,像突然有了灵魂一般展现出了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受到了一代又一代看惯了广阔海域天地的舟山渔民们的喜爱。而当这老底子的戏文唱腔,重新回到了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壤时,它所唤醒的,是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这片海域的人们内心,对于地域文化的归属感。
侯家班木偶戏在城北文化礼堂演出时,第一次观看木偶戏的观众蒋女士说:“有点新鲜又有点熟悉。这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技艺,应该多接触、多了解,不要让传统文化埋没了。”
“浙江好腔调”
这样吸引年轻人
今年的“浙江好腔调”做出了许多新尝试:
比如启动仪式的“风雅钱塘——杭州专场”,余杭河西埭村的村民第一次感受到了演员与观众零距离“浸入式”舞台的魅力;
又比如“金声华韵——金华专场”,主办方将婺剧带到了“中国首个诗人小镇”浦江上河村,在这个有“小杭州”美誉的文气小镇里,唱腔高亢的婺剧的混搭,让人觉得很是带感;
再比如“嘉禾撷萃——嘉兴专场”,斜桥镇中心小学的小演员们,表演了根据“最美海宁人”徐添悦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皮影童话剧《最美女司机》,故事新说,传递出的亦是满满的正能量。
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浙江好腔调”活动举办的第五年。都说“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在浙江”,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省现在省级以上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有58项,保护地76个。自2014年起,浙江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传统戏剧振兴计划》和《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申报与命名实施方案》,并启动了“浙江好腔调”等一系列的展演活动。
如今五年过去,随着节目与舞台样式的不断翻新,展演范围的不断扩大,活动不仅带动了一批年轻观众走进戏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打动了一批年轻演员,担纲起传承非遗项目的重任。一些濒危剧种不仅留下了老艺人宝贵的影像资料,更有许多青年演员拜师老艺人,传承传统,“而这就是‘浙江好腔调’最想看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