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斯·迪顿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13.10.2015  10:12

    他的得奖爆冷门,他的研究接地气。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

    中国研究他的人较少,浙江有人曾想翻译他的作品

    北京时间昨晚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Angrus Deaton(安格斯·迪顿,微观经济学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以表彰他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根据诺贝尔奖评选委员的公告,Angus Deaton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他所设计的一套需求系统;2.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包括宏观和微观数据的采集);3.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标准和贫困水平的研究。迪顿获奖后表示,“我确实预见到贫困率的下降,在过去20年里,贫困率下降幅度很大,我认为这一趋势将延续下去。但我不是盲目的乐观派。”在宣布获奖的时刻,有人问他有关欧洲的难民问题的看法。他表示,全球贫困率的下降从长远看可缓解这一问题,但现在还不行。

    与很多热门候选人相比,着力于微观经济的安格斯·迪顿不太被国内学者所熟悉,但他的研究其实很接地气。就在10月4日,世界银行调高了贫困线,把每人每天生活支出从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这意味着全球的贫困人数将增加——贫困的定义其实就是人的消费水平。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所以安格斯·迪顿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

    迪顿的深刻之处在于,在他看来,贫富差距绝非是简单的收入问题。倘若只是富人收入增长,穷人相对贫困,但整体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不过,超脱了收入领域,在健康,福利方面,一旦富人过多的占用社会资源或者保持政策制定,则穷人在这方面受到的挤压可能非常有害。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李井奎: “看过他的著作,甚至想翻译他的书

    “确实国内研究安格斯·迪顿的学者相对会少一些,而我也只是读过他的书。”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李井奎博士在接到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很谦虚地表示,因为看书也是多年前的事,所以也是了解一个大概。

    “2009年我读了《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作者是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乔舒亚·安格里斯特,在这本书里他提到了他老师的一本书,也就是安格斯·迪顿的《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认为非常了不起。然后我就好奇去找了这本书来看,后来我在课堂上也常用到这本书的第一第二部分,比较理论化,这本书在业内也一直被认为是消费理论最好的教科书。”李井奎说,后来自己甚至想要翻译他的著作《家庭调查分析:发展政策的微观经济方法》,“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想法被搁置了。我的研究方向也变了,不过我相信这次安格斯·迪顿得奖后,会有更多人把目光转到这个领域来。”李井奎在自己的微博上对迪顿获奖的评价是四个字“实至名归”。

    在李井奎看来,安格斯·迪顿最大的贡献在于在数据和理论上搭建了桥梁,微观经济学里面有个很著名的模型,叫AIDS需求,就是他提出来的。他把计量模型扩展到收入和储蓄的研究,尤其是衡量贫困、健康,并结合家庭数据调查,这个领域是他的强项。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曹婷婷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