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巨化集团“11·5”苯泄漏等四起事故的通报 浙安委办明电〔2014〕8号

07.11.2014  10:34

各市安委会,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今年以来,我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好转。但10月下旬以来,我省连续发生多起较大事故,事故呈现多发态势。10月28日,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进行地下管道清淤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4人死亡;10月30日,丽水市缙云县浙江精瑞工模具有限公司一车间8名员工在检修作业时,煤气炉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11月1日,宁波慈溪市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 11月5日,巨化集团公司在对4号苯库的苯槽进行检修时罐顶突然裂开,导致大量蒸汽夹带残余苯泄漏,截至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另有多人入院观察。这些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机制不健全,作业环节安全管理不到位,应急响应存在漏洞等问题。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抓好年底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有效遏制当前事故多发的态势,确保岁末年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以最严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督查力量,增加检查频次,严格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劳动纪律,规范操作行为;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更新和完善陈旧的安全设施;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在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的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能力。
          二、以最严的措施,全面排查治理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要求,对辖区内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对查出的隐患,要按规定立即进行整改,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必须做到整改责任、方案、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要督促企业重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有毒有害重点岗位的危险警示管理和安全生产巡回检查;坚持班组、岗位日查,车间周查,企业月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要加强危险危害分析、评价和检测检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立即停止生产作业。
          三、以最严的制度,切实加强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和试生产、开停车等过程的安全管理。在危险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条件确认,严格审查审批,落实防范措施,安排专人监护,确保作业安全;对检修和整改项目做到有计划方案、有培训教育、有现场监控、有应急预案、有评估验收;要严格生产工艺管理,新工艺进行试生产时,要组织工人进行生产前“三级”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针对可能的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四、以最完善的预案,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案例,开展全员培训,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识危避险能力;要加强员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企业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以最坚实的行动,认真做好冬季年末安全生产工作
          岁末年初,人流、物流激增,生产经营、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施工都处于繁忙时期,按照以往规律,也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期。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11月4日全国和省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全面落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要针对冬季和年末的特点,进一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切实抓好非煤矿山、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渔业船舶、涉及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及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利用学习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