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破解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困局

30.12.2016  20:07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费用虚高一直是百姓“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也是医改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宁波探索用系列组合拳破解此难题。如今这套“宁波规则”已经颇见成效。到目前为止,宁波已经分5批对18大类、1436种医疗耗材产品进行了集中采购,平均降幅达到了43.15%。截至今年6月底,已经累计节约医疗费用5.76亿元。

  创新采用集中采购的形式,以整个宁波市场为“筹码”,与耗材商竞价谈判,通过完备的制度设计确保优质低价者成交——

  耗材价虚

  宁波锐意除疴

  68岁的安徽人徐凤英跟随儿子在宁波打工。因为膝盖软组织受损,她在宁波李惠利医院做了一条腿的关节置换手术。让她颇为意外的是,这次手术仅仅花费了3万元左右,而2014年4月,她选择同一家医院、同一个医生、同样的人工关节所做的另一条腿的置换手术,却花费了4.3万元。

  对照账单,徐凤英找到了答案,费用之所以便宜了,主要是“材料费”降了:第一次3.2万元左右,第二次2.1万元左右,仅此一项便降了1.1万元。

  所谓的“材料费”,指的是医用耗材的费用,这曾是百姓就医开支的“大头”。宁波市卫计委给记者提供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市级三家综合性医院在2010年至2012年间,医疗费用以年平均20%的速度在递增,其中耗材费用的增幅更达到了31.1%,占全部住院病人总支出的22%至30%,占手术病人总费用的40%至60%。2012年这三家医院的医用耗材年采购量达到6.627亿元。

  一套关节置换手术使用的人工关节,动辄数万甚至10多万元。医用耗材费用的一路走高,加重了百姓看病的负担,也让医保资金不堪重负。此外,这种畸形增长的背后还形成了一个利益交换的灰色地带。

  某品牌进口医疗器械经销商向记者透露,由于高价带来的巨大的利润空间,众多医用耗材厂家或经销商频繁穿梭于各个医院的目标科室,展开定点式“公关”推广。“会有直接的利益交换,也会采用提供学术进修、业务培训机会这样‘含蓄点’的方式。”

  “耗材的使用,没有评价体系,没有明确的规则,往往凭的是医生心中的一本‘良心账’。”在长期负责医疗纪检工作的宁波市卫计委巡视员胡建华看来,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是商业贿赂行为的重要诱因,造成一些医生自觉不自觉地过度使用医用耗材,损害病人的利益,也给医院及医生群体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顽疾,宁波在5年前下定决心,砍下了“第一刀”,在全国率先实施“零差价”政策。也就是说,医用耗材进价多少钱,患者使用就多少钱,不允许医院从中赚一分钱。

  这一刀切掉的是医院的“小九九”,但医用耗材的价格并没有“刀落价落”。因为即便不实行“零差价”,根据相关规定,医院采购医疗耗材,2000元以下的可以提价5%,超过2000元的每件耗材的最高利润控制在100元内,这样算下来医院在耗材采购和使用中的差价已经很少。统计显示,李惠利医院、宁波一院、宁波二院这三家宁波市代表性医院的耗材采购所获利润还不到3%。

  同时,由于单家医院的医用耗材使用量有限,与厂商讨价还价往往没有话语权,还造成不同医院间价格的混乱。更为重要的是,医院的耗材采购以各临床科室的需求为基础,医生在耗材选择方面拥有不小的决定权。“同一品种规格的产品,从生产厂家到全国总代理、区域代理、城市代理、医院医药代表层层分包,在不同地区的价差可达数倍,用不用又往往由科室医生说了算,这就给价格暗箱操作留足了空间。”胡建华说。

  从2012年底开始,宁波适时砍下了医改的“第二刀”: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也就是以整个宁波市场为“筹码”,与耗材商竞价谈判,通过完备的制度设计确保优质低价者成交。

   三道关卡

  确保优质低价

  对医用耗材采购方式“动刀”,也是对采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动刀”,阻力、压力超过预期。“改革还没开始,就有相关企业调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打招呼、求关照。”宁波市卫计委主任王仁元坦言,改革面临的诸多压力中,最难的就是人情压力。

  对此,王仁元在大会上公开承诺,在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中,保证不打一个招呼,不递一个条子。为了挡住说情者,宁波还设置了第一道关卡:资质入围计算机说了算。由计算机对供应商资质要素进行评分,按得分从高到低确定入围名单。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供应商入围环节的人为因素干扰。

  如何把住质量关,也是集中采购中的一个难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医生刚开始对集中采购也存在着抵触情绪,担心这会造成入选的医用耗材质量“缩水”,或者跟自己原来惯于使用的不一样而用着不顺手。尤其是外科医生,很多耗材品类规格是“从读大学时就开始使用”。

  为了保证集中采购的医用耗材的质量,让医生用着舒心,宁波市又设置了第二道关卡:品牌遴选专家说了算。由监督部门在遴选当日从各大医院随机抽选25名专家,每个专家独立对资质入围的耗材品牌进行投票,按得票多少选出价格谈判的入围品牌。“这种做法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为根本,充分尊重临床医生的意见,提高了医护人员在耗材集中采购过程中的参与度。”  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脑外科主任医师孙杰看来,这也让医护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有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质量保障的机制,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医用耗材的价格“砍”下来,挤干虚高价格的“水分”,宁波设置了第三道关卡:成交结果价格说了算。从卫生监督部门及各大医院抽选的价格谈判专家按同质低价、价格降度、价格谈判结果满意度三要素进行现场议价。议价采用“多轮报价、逐轮淘汰、现场公布”的方式,确定成交产品。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供应商竞争降价的主动性,确保成交产品的优质低价。

  医用耗材品种、规格、型号极为复杂,截至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给价格谈判带来很大困难。在医疗耗材市场,就是一块小小的止血纱布,里面都有很多名堂。宁波市卫计委采购办副主任吴光亮告诉记者:“一块5厘米×8厘米的纱布和一块5厘米×9厘米的纱布,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清面积上的微小变化,但价格却相差几倍,其实临床使用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在配件上玩起了“躲猫猫”,对器械上的一颗螺丝钉都会额外收取高价。

  为了防止一些企业投机钻空子,宁波市在遵照同规格产品低价成交原则的同时,特别提出了“非全系列产品成交原则”,即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中,只选择临床常用的低价品种、规格。以刚才提到的止血纱布为例,宁波的集中采购只选择最便宜的那种规格,而不是整个系列。

  让谈判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腰椎手术使用的锥体成形器械,这是这项手术最主要的材料,这种材料上年度在宁波市场上的销售额是4100万元。在集中采购前,这种耗材在宁波市场的价格是2.2万元,经过多轮报价、逐轮淘汰后,一家企业报价6450元成交,这已经是下降71%的超预期低价了,但谈判专家们仍觉得有些不妥。“市场用量比较大,我们觉得有两家比较合适,万一有一家有特殊情况供应不上,也不会出现断货。”谈判专家、宁波李惠利东部医院副院长徐海东告诉记者,当时唯一接近这个报价的另一家企业报价是8800元,但8800元和6450元相差还是太大。这又涉及了宁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另一条原则,即同一产品的成交价相差一般不超过5%。于是谈判专家又与第二家企业展开了三天两夜拉锯式谈判,最终两家企业均以6450元成交。

  对那些高价位又竞争不充分的产品,宁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坚持可替代原则,尽可能地选用可替代的低价位产品。在宁波各大医院,内窥镜手术所用的止血夹长期被某日本品牌垄断。自恃为独家产品,该品牌在价格谈判中毫不让步,态度也极其傲慢。经过专家组的协商,决定尝试引入南京一家企业的价格仅为日本产品三分之一的同类产品。为了保证质量,国产替代品在宁波几大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用,并根据临床医生意见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最终其质量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日本产品。如今,宁波各个医院的止血夹已经基本国产化,那款日本止血夹也已在宁波市场没了踪影。

   多方得益

  降出一片天地

  宁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收效明显。截至目前,宁波已经对18大类1436种医用耗材进行了集中采购,价格平均下降了43.15%。截至今年6月底,已经累计节约医疗费用5.76亿元。

  可喜的是,宁波集中采购带来医用耗材价格下降的同时,耗材的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据宁波市卫计委对集中采购前后的对比数据显示,宁波主要医院每手术人次止血材料使用数量平均下降46.22%,每手术人次支出从集中采购前的417.19元减少到集中采购后的171.42元。集中采购真实有效地降低耗材的虚高价格,同时也减弱了部分医务人员滥用、乱用耗材的动力。

  宁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让患者得到了降价的实惠,同时医保费用的支出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据宁波社保部门统计,宁波市医疗机构通过实施有效的控费举措,职工医保的年医疗费用支出增长率从2012年的15.3%下降到了2015年的5.2%。为此,根据有关政策,社保部门对相关医院进行了奖励,耗材控费做得越好,获得的奖励就越多。

  宁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还打破了进口产品不可替代的现状。据统计,宁波第三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成交的404个产品中,51%为国产产品。如南京那家止血夹生产企业在宁波的成功,还助推该产品成为畅销全国乃至美国、欧盟的“爆款”。

  采访中,无论宁波的医务人员还是病人,都切实感受到,虽然耗材费用降了,但耗材的品质性能没有降、专科医生的诊疗业务量没有降、临床诊疗质量水平没有降。

  另一方面,集中采购的公开透明真正做到了让成交者开心、让出局者服气。阳光下的运行模式,让围拢在医生身边的企业及经销商的“公关”少了,医院的风气好了。正如杭州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何召阳所说:“我喜欢这样清朗的环境,我们企业再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跑关系、拉感情,只需要提供给病人最低的价格,潜心做好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宁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生动实践有效避免了采购价格摁下葫芦浮起瓢,走出了采购价格下降、病人费用上涨的怪圈,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宁波规则”。宁波市卫计委主任王仁元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宁波规则’,让百姓就医得到更多的实惠,也要更好地平衡病人、医院、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期待其他城市和我们一起发力,根除耗材价格虚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