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大举措谋划职教发展新篇章
宁波市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把抓好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引导,加大投入,积极构建具有宁波特色、体现国家与地方需要、高质量的现代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确立一个目标: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建设
宁波市委市政府从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点城市高度出发,非常重视宁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不久就高屋建瓴提出了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要求到2020年,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全面协调、职业教育衔接体系有机贯通,职业院校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积累的主要阵地,体系结构与空间布局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稳步提升,科技研发与技术革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建成具有宁波特色、体现国家与地方需要、达到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5月,宁波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宁波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建设,借助国家教育智库力量,共建以“国际开放、社会开放、体系开放、治理开放、资本开放”为特征,现代职业教育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在前列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为宁波在国家沿海开发经济带建设中奋发有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建立两个机制:多规融合机制、共建共管机制
建立产业规划、人才规划、教育规划三规同步机制。规划制定各自为阵、条块分割,是影响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原因。宁波市教育局、人社局与发改委就建立产业规划、人才规划、教育规划同步制订、信息共享的新机制达成一致共识,将共同推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和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实现产业规划、园区建设与职业教育布局规划和产业人才规划同步制定,着力解决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不够匹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够匹配,职业教育的竞争力、适应力与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够匹配的问题。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力推进校地共建,专题召开宁波市高校校地共建现场会,探索建立项目化合作、资源配置共享等多样化的校地共建共管合作体制,促进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向经济发达的县(市)区、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延伸。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政府、宁海模具城合作打造的宁海机电学院,已经成为宁海模具城的重要支撑力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政府共建的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北仑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成为促进北仑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发展的助推器,该院《基于“院园融合”的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获2014年首届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建立教育、人社等部门协作发展职业教育机制。面对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管理相对独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互不衔接等问题,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后,宁波市教育局与人社局多次协商,就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达成共识。2015年,双方首次实现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宣传、统一志愿填报、统一招生录取。实施统一招生使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无论生源质量还是招生规模与以往相比都有了较大提高。双方还将在重大项目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完善职业准入制度等方面协同推进。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评价和服务职业教育作用,全面建立起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教育部门保障、职业院校和行业组织、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的行业指导办学新机制,已分别与市旅游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合作成立了旅游、影视动画等6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围绕宁波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全市组建了卫生、纺织服装、旅游、建筑、园林、医药等21个以专业为纽带,由职业院校牵头,相关企业、行业组织多元主体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面向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共建海洋、汽车等多个特色学院,力争实现“创办一个学院,支撑一个产业”的目标,2014年,与市民政局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2015年,与市商务委、市电商经济创新园合作成立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
优化三个举措:中职课程改革、德育品牌创建、创新创业教育
全面推进中职课改。强化专业技能教育,制定机械、电工电子等12个专业大类的《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与检测》,全面推进技能普测。完善“学-赛-训”互促机制,搭建人人可参赛平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与实践能力提高。以搭建学生多样化成才通道为主要任务,以增强学生选择性为主要标志,启动实施全市新一轮中职课改,基本形成以6所省课改试点学校为龙头,16所市级课改学校为中坚,其他学校积极跟进的工作格局,为学生选择发展方向、选择所学专业、选择培养方案、选择所修课程等提供服务。
打造中职德育品牌。着眼于成就每位学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新德育模式与载体,凝练打造甬江职高“白天鹅工程”、外事学校“品质职教”、杭州湾职高“德育生活化”等诸多蜚声全国的德育品牌,学生普遍阳光自信。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宁波连续多年荣获“特殊贡献奖”、“卓越贡献奖”,2014年再获全国“文明风采”竞赛卓越贡献奖。
引导学生创业创新。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面向全体、分类施教”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实践相融合,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学科竞赛和创业基地等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已累计孵化企业50多家,另有15家企业正在孵化,成为我市同时运营电商项目最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我市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5%)。推进中职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中职创业与职业指导教学研究会、宁波市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开展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活动,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合作,推进创业指导师培训,开展创业课程建设。研究制订鼓励中职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目前全市有市级创业创新教育试点学校22所。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中,宁波市27件学生作品参赛,获得8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与承办地天津市并列全国第一名。
夯实四个基础:产教融合、国际交流、队伍建设、职业体验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推动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实数据库信息,持续开展校企合作对接会、宁波校企通大讲堂、产教沙龙等活动,完善企业职工培训视频监控系统,研发“实习通”手机APP系统,为保障学生实习管理质量提供服务。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重点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以混合所有制模式建设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鄞州职高与公运集团合作建设智汇产学研中心,探索建设“产、学、研、竞、训、考”功能六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镇海职教中心与腾峰集团合作成立全省第一家校园汽车4S店--宁波腾峰锦华菲亚特4S店,承担学校汽车专业授课、实习、师资培训等工作,高三学生陈小艳获得某品牌汽车精品附件全国销售冠军。与深圳国泰安公司在东钱湖度假区合作共建国泰安培训港项目进展顺利。
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国家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试验区建设,在杭州湾新区启动建设宁波TAFE学院新校区。以宁波TAFE学院为基础,积极筹建宁波国际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美国社区学院、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日韩应用教育以及中东欧艺术教育资源,形成中、高(大专、本科)贯通,中外合作,就业留学双选择的体制优势。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创办中英时尚设计学院,于2014年底正式获批,加快培养我市紧缺的时装设计人才。推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援外培训基地、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建设,目前共举办了48期研修班,参训学员1000余名,受援国达102个。探索建立援外教育集团,组建中非(贝宁)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推动宁波职业教育“走出去”,辐射优势职教资源。
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4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兼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高职院校自主招聘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兼职专业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高等职业学校担任兼职专业教师的政策,加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以专业或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引领,整合院校、企业人才资源,打造中职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分三批立项建设22个优秀教学团队。推进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鼓励行业企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深入职业院校担任专业课程或实习指导教师。2015年6月,启动劳动模范进职校活动,竺士杰等20位劳模接受首批“劳模进职校讲师团”聘书。宁波市职教中心、宁波外事学校、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等3所学校挂牌成立首批“劳模校园工作室”。研究制订职业学校教师社会服务激励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等,允许学校将社会服务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统筹用于教师服务奖励。
深化学生职业体验工作。连续两年开展职业学校职业体验活动,面向市民和中小学生开放校园各实训场地,每年吸引了3500多位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参与。启动建设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帮助中小学生提前了解自身职业发展潜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前职业体验拓展中心正在加紧装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