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利用暑期积极服务“五水共治”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水院”)充分利用自身学科背景和人才优势,利用暑期时间,积极为“五水共治”服务。
一是专家教授下基层为水利建设问诊把脉。成立了近30位教授、博士组成的“五水共治”专家服务项目组,暑期派赴全省11个地市,下基层、跑现场、蹲工地,为基层水利问诊把脉,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及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就有关技术问题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是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在研课题项目。“五水共治”战略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参与绍兴清水工程、千岛湖饮用水配水工程、仙居水生态文明等重要的水利科研课题和项目。今年7月以来,项目课题组利用放假时间加快推进浙江省“五水共治”成果图集、瓯江水资源配置战略研究、乌溪江流域水资源供需预警模型实例研究、2015年全省水库信息年报编制、应村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椒(灵)江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分析等10多个在研课题项目。很多教师整个暑假基本上没有休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开展资料整理、建模计算、数据分析、成果梳理、撰写报告,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为更好地服务“五水共治”,去年以来,该校在充分调研基层需求的基础上,与地方深入对接,陆续派出近10位具有水利、市政学科背景的老师到地方挂职,开展校地合作,协同有关单位进行水利科技创新。学校积极开展与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水利系统科研、勘测设计单位,以及知名水利类大学、水利水电企业的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四是完成一批水情实用教材编写。今年暑期,受省科技厅、省水利厅委托,学校承担的《“五水共治”技术参考手册(二)》等一批水利方面的教材书籍定稿出炉。《“五水共治”技术参考手册(二)》以服务浙江“五水共治”为主线,以推广先进科技治水实用技术为目的,具体包括“防洪、排涝、供水、节水”现状及“五水共治”进展,防洪、排涝、供水、节水方法与技术和重大科技治水案例等。在前期工作方案编写、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相应内容的基础上,学校相关专家、教授、教师团队集中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全文统稿、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编辑排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