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如此偏执?

24.06.2015  09:05

主持 汪永光

心理学博士,杭州市七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杭州市精神障碍康复诊疗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精神疾病社会认知社会功能脑基础,精神疾病社会认知社会功能康复训练技术研发。

42岁的张女士(化名)患精神分裂症20多年了,一直坚持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病情基本稳定。前不久,父亲来帮她复诊配药,突然提到,能不能加点药。

我好奇问原因,父亲道出原委。张女士生病后,一直跟父亲一起住,但最近却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闹矛盾。比如,有一天晚上,父亲给她倒水让她吃药,张女士突然对父亲说:“你干嘛把杯子重重地放在桌子上啊?”接着,就冲父亲发了一顿脾气。

张女士的父亲说,尽管女儿一直在吃药,症状也还好,但总觉哪里不对劲,是不是需要再加一点药?我请他有空带张女士来复诊一下。

我和张女士聊起了倒水发脾气的事情。张女士说,父亲故意把水杯重重放在桌子上,是在嫌弃自己呢。她还进一步认为,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我请张女士说说为什么觉得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请看我们的对话——

张女士:我感觉到的,我不是他亲生女儿,所以他这样对我。(因为我感觉不是他女儿,所以就不是他女儿,这里存在归因错误,将事实和猜测混为一谈。)

我:怎么感觉到的?

张女士:您看他那张嘴脸,笑都是假的。(她存在情绪阅读的障碍,无法辨别表情真假。)

我:他的笑有什么问题吗?

张女士:他的意思很明显,我对你好,你要对我好。(她存在读心术损害,无法正确揣测对方心理。)

我:你问过他吗?

张女士:没有问过,这有什么好问的。(缺乏社交沟通技能。)

我: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想法是否不对?

张女士:这还用怀疑。(缺乏自我觉察的能力。)

其实,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猜疑心,这是人类自我保护和防御的一种方式。但正常人会通过揣测别人的心理、阅读对方的表情以及及时的沟通交流等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疑。而显然,张女士因为缺乏上述能力,她的猜疑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这便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病态表现了,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

我建议她接受社会认知交互训练,通过改善精神病人的情绪阅读能力、读心术能力、归因能力等社会认知功能,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人际交往技巧。除了药物治疗,这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需要的精神康复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张女士不再整日疑神疑鬼,跟父亲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录 祝洁炜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