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变革 在治本上下功夫 大连立志收获300个蓝天

05.02.2016  21:12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 杨安丽见习记者赵冬梅 “实施蓝天工程,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好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调结构五大举措……”这是不久前辽宁省大连市长肖盛峰参加省政府治霾工作会议后,在返回大连的列车上做出的决定。

  紧接着,《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提出要通过能源消费变革、工业污染防治变革、机动车尾气防治变革、机制体制变革等四大措施综合施治。

  整个工程完成后,全市空气质量将会明显改善,每年将会收获300个蓝天。“51项具体措施涉及各区市县和多个部门,力度前所未有。”大连市环保局局长张海冰说。

  能源消费变革

  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转型升级

  燃煤是影响大连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冬季严重时燃煤污染比重接近25%。

  肖盛峰表示,要从根本上扭转对燃煤的高度依赖,彻底解决影响大气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一场能源革命已经势在必行。他在市政府召开的加快推进“蓝天工程”专题会议上郑重宣布,要开展一场能源消费革命。

  《意见》对治理燃煤污染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时间表,主要通过建设新热源、优化燃料结构、严格执法、建立供热退出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综合措施,推进禁燃区建设,促进大连市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转型升级。

  首先,大力推进煤改电(气)。实施煤改电,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莫过于电价问题,大连市将出台煤改电的电价优惠政策,让煤改电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利民的政策。实施新建项目煤炭双倍减量替代制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同时,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大连市天然气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气化大连建设。目前,大连市LNG接收站建设已全面完成,预计2016年初投产后,可新增接收和气化能力300万吨/年,最大供气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年。

  其次,取缔主城区全部燃煤小锅炉。虽然大连市燃煤小锅炉总蒸吨位仅占全市不足5%,但由于低空排放,污染较大,严重影响大连市冬季空气质量。2016年,大连市将投资19.5亿元(其中市财政补贴7.5亿元),拆除主城区495台燃煤小锅炉,升级提标改造231台20吨以上锅炉。同时,对所有燃煤锅炉进行监督性监测和煤质检测,严格按照大气排放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倒逼企业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现燃煤设施废气全部达标排放。推广高效集中供热,大力实施背压机组供暖。通过一系列措施压减煤炭资源的消耗,减少烟尘排放。

  到2017年底,大连市主城区及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将初步建成禁燃区687.4平方公里,预计可削减二氧化硫10000吨、烟粉尘5000吨、氮氧化物3000吨,届时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得到大幅改善。

  工业污染防治变革

  提出全方位治理VOCs路径和措施

  近年来,大连市在密集实施多项治气措施后,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2015年,PM2.5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年均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但臭氧浓度上升,同比增长46%,臭氧造成的污染天比2014年多33天。

  污染源解析显示,2015年臭氧已成为影响大连市空气质量的新问题,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则是产生臭氧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大连市提出了全方位治理VOCs路径和措施。锁定全市600余家工业源、9700余家生活源、近130万辆机动车,有针对性地出台《重点行业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多措并举减少石油化工、有机化工、船舶、大型装备制造、家具制造、包装印刷和汽车修理等行业VOCs排放量。

  根据有关工作安排,2016年,大连市首先全面启动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化等5家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2017年7月1日前全部达标排放。其次,加强对加油站、油罐车及储油库实施油气回收,到2016年5月底,全市289座加油站、7个储油库和54辆油罐车将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再次,对有机化工、医药、表面涂装、船舶企业、大型装备(车辆、集装箱、设备)制造、家具制造、油墨及涂料制造、包装印刷、汽车修理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实施治理,并开展仓储业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到2017年末全面完成。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变革

  力争到2017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70%

  随着大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为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大连市提出控制尾气污染综合施治的多项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主要由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具体负责。

  首先,公安、环保、交通部门加大黄标车的淘汰力度,一方面将主城区106平方公里划定为绿标区,全面限行黄标车,以此倒逼黄标车的淘汰。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大连市提前淘汰“黄标车”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每台车财政补贴5000元~18000元,鼓励黄标车提前淘汰,预计到2017年累计淘汰12.4万辆。

  其次,交通部门全力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公交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通过修建地铁、开设公交专用道等,减少尾气排放。大连市规划建设10条地铁线路,目前地铁1号线、2号线和轻轨已投运;开设64条公交专用道,总长260公里。在此基础上,大连市将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争到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70%,公共汽电车线网比率达50%,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23标台/万人。

  再次,积极推广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大连市出台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除获得中央财政补贴外,还可以一次性获得大连市财政按与中央财政0.8∶1的比例配套补贴,消费者享受两级补贴总额最高可达购车款的70%。 此外,从2016年开始,大连市新增公共用车一律实现电动化。同时加大电动车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充电服务网络,对新建居民小区,规划充电车位;在老旧小区,设立“电网+车企+物业”共同体,联合完成充电桩安装工作。公交、出租车和租赁等领域、遵照“按需建设”的原则规划建设充电站及充电桩群,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充电桩、充电设施建设。

  此外,加快油品升级,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市供应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同时,2016年大连市将船舶污染等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纳入整治范围,启动港口集装箱码头岸电工程,为船舶靠泊作业提供清洁的电源,减少船舶使用石化原料自发电的废气排放。

  体制机制变革

  各级政府、各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协同作战

  “实施蓝天工程涉及大连市各级政府、多个部门、多个企业,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不能仅靠一家或几家行政主管部门单打独斗,全市动员、全市参与、全面发力才能取得效果。”大连市环保局局长张海冰告诉记者。为确保蓝天工程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按期完成治理任务,配套了加强环境执法、组织领导、调度考核和资金投入四大保障措施。成立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任组长,所有副市长为副组长,全市一盘棋,齐心协力抓落实。

  首先,落实责任,形成大气治理合力。大连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严格按照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各区市县、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张海冰表示,蓝天工程涉及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调结构各项具体任务,已全部分解落实到发改、建委、环保、经信、城建、农业、公安、城管、气象等具体部门,明确了完成时限,并在媒体公开,让全社会监督。大连市蓝天工程领导小组将对空气质量改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市领导将实施约谈。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其次,强化监督检查职能。一方面严格督企,以贯彻新环保法、大气法为契机,结合大气污染突出问题,通过对企业严查、严处、严管等手段,有效防控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严格督政。大连市政府督查室主任琚琦琳表示,督查室已把蓝天工程纳入全年督查工作的重点内容,形成专门的督查方案,会同环保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按照督查方案,对各地、各部门实施蓝天工程履职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地区主要领导的责任。

  再次,加大对蓝天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意见》明确要出台包括燃煤小锅炉拆除、煤改电(气)、燃煤锅炉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激励政策及具体的操作办法,保障各项措施落实。据介绍,2016年大连市将投资19.5亿元,其中市财政补贴7.5亿元,用于燃煤锅炉拆除及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