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穿镇而过,善琏镇文韵悠长

23.10.2018  00:27

  “含山塔影细于针,含山淡翠学眉纤。侬家遥对含山住,亲缚银毫染胜尖。”这是清代沈国治在他的《韵香庐诗钞》中记录的含山塔。在开阔的杭嘉湖平原上,难得出现这么一座塔,远远望去,有些许突兀,这可能也是当年沈国治觉得塔影“细于针”的原因吧。

  对于船老板吕君,这座塔则另有一番温暖的意味。这位40岁的长兴汉子十几岁就上船干活了,十年前终于攒够了钱,花了七八十万打造了现在的这条船。他在运河上运货时,常常会经过含山塔,多年如是。

  吕君说,站在甲板上,与塔尚有10公里之远,他就能眺望到塔身了。望了多年,渐渐成了他在运河上行船时的一种习惯。“从外地回来,看到这个塔就觉得自己回家了。”吕君说,不仅是他,但凡经过此地的湖州船民常有同样的感受。

  他的说法得到了含山景区负责人唐子元的印证。每天,唐子元都要上下含山三五次,对这座山的位置和地貌了若指掌。

  他指着含山塔说,塔所在的山即为含山,这里隶属湖州的善琏镇,京杭大运河傍山而过,两者相隔的直线距离只有30米。“我们这里很独特的就是,运河穿镇而过,然后在北边分叉,主航道一路通往上海,支流一路通往双林。”所以,含山塔在建成之初就是一个航道标志,看到含山塔,就知道去双林的岔口到了。甚至在航空线上,含山塔因为靠近嘉兴机场,也被当作一个航空标记使用。

  善琏镇上的人们对这座塔情有独钟。因为含山又名寒山,每次语文课上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时,善琏镇的语文老师们一定会提到家门口的这座含(寒)山塔,和苏州寒山寺大相径庭,此“寒山”非彼“寒山”。

  含山塔的建成有两种传说,一是秦代大将蒙恬在善琏制笔成功,为纪念蒙恬制笔的历史功绩,当地建成了这座笔塔;另一种说法是三国时孙权母亲吴国太命人修建的。

  其实,据史料记载,含山塔乃建于北宋元祐年间。那时,距三国时期已远,更不要说秦代了,民间传说之所以传得那么遥远,无非是爱乡之情的浓烈。建塔之初,另有一名,却是称为笔塔。这就不仅和塔的形貌,更和当地著名的湖笔有关了。

  据《湖州府志》《练溪文献》等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颠,浮图其卓昭笔。”又载:“含山有塔,故出笔工。俱出善琏村,含山西去十里。

  及至今日,善琏人仍善制笔。66岁的邱昌明是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尽管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他那副劲头不亚于刚当学徒时。

  邱昌明颇为自豪地说,湖笔做工复杂,单主要工序就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12道,加上其他大大小小工序共有128道,且每一道都很考验制作者的功夫。“做湖笔最重要的就是静心。心情浮躁,做出来的湖笔写起来也就不顺畅。

  善琏镇西有一处废弃的码头,上世纪80年代,在善琏镇通车前,这里一直是小镇通往外界的主要渡口,沿这条大运河的支流一路往北,就到了名镇南浔,再沿大运河去往湖州、苏杭和上海。早年间,当地的笔工带着一把雨伞、一个笔袋,就开启了外出卖笔之路。他们每天早上五六时从码头摇船出发,不眠不休,花上一两天时间到上海到杭州到湖州,湖笔再辗转于湖州王一品、苏州贝松泉、杭州邵芝岩、上海周虎臣、李鼎和、茅春堂等笔庄,一趟下来,大运河承载着湖笔流布的轨迹,向全国以及海外辐射。

  细数今人与含山塔的缘分,除了秋天的湖笔节,另一个是清明的蚕花节。相比起来,蚕花节还更热闹些。这便是与含山有关的另外一个故事了。

  当地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每到清明时分,都会有数万蚕农涌上含山来踏踏脚,谓之“轧蚕花”。

  大运河此时就是“轧蚕花”的天然水上舞台,尤其是含山的洋开庙、钟家墩一代蚕农,在大运河里搭起彩船,一路表演到含山脚下,这种“水抬阁(抬阁,饲养蚕的一种用具)”就是大运河上一年最热闹的时节了。到了含山边,船上的百姓再上岸进行旱抬阁表演,从山脚一直到山顶蚕花殿,一路鼓声喧天,人山人海,一条条山道挤得水泄不通。

  清乾隆年间沈焯的《清明游含山》诗中,就出现了“吾乡清明俨成案,士女竞游山塘畔。谁家好学哨船郎,旌旗忽闪恣轻快”的记录,至少在当时,清明节游含山,已成附近村镇的习俗,而且不少人还是沿着大运河这条水路而来。

  含山蚕花节不仅是江南也是中国最大的蚕神祭祀节日,含山蚕花节1993年正式定名,1998年就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级重点节庆活动之一,2007年含山轧蚕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含山蚕花节也同时被列入省级“传统节日”保护项目。迄今,蚕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23届。

  去年的蚕花节上,常年在水上漂泊的吕君得了个空,也带着妻子和两个在长兴城里上学的孩子来到含山。吕君说,平时自己都是远远看着,这次他们一家四口沿着台阶一直走到了塔顶,还游玩了蚕花殿、蚕丝博物馆、含山传奇游乐宫。看见了许多漂亮的蚕娘,更有众多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前来轧轧蚕花,沾沾喜气,场面甚是壮观。

  一座含山塔,并不高;至于含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丘陵,从山脚到山顶,所费不过10来分钟。要不是坡度稍陡,爬山的过程也就和散步相当了。但在这里能体悟到的文化却丰富而悠远。

  尽管运河、桑蚕、湖笔等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心在变,就像邱昌明说的那样,毛笔早已不是主要书写工具,但湖笔仍是我们的骄傲,时间植入在这方丰厚水土中的韵味始终饱满。

  矗立着的含山塔,经历千年,依然怀着那一颗初心,陪伴在大运河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