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如何构建 杭州倡议成立产业联盟

03.12.2017  22:19

  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运河沿岸共同的责任。

  那么,大运河文化带要怎么建?昨天,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运河研究专家和中国大运河沿岸城市的代表,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地探讨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开发及建设中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第一,传承利用第二

  不能一哄而起

  究竟什么是大运河文化带?如何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这是现场大家谈得最多的两个话题。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陈桂秋梳理出了运河精神。他认为,京杭大运河对于今后建设“一带一路”贡献会很大。要发展大运河文化带,需要抓住八条主线,建立四个系统(即历史文化保护系统,旅游景观展示系统,低碳生态发展系统,创新合作共享系统)。

  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近年来一直在大运河沿线各个城市及地区做调研,他说:“目前面对运河文化带不能一哄而起,要做到保护第一,传承、利用第二。首先是保护好,让运河文化留下来,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杭州模式”获点赞

  将打造“四个带

  其实,杭州可以说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先行者之一。从2000年开始,杭州就启动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十几年下来,杭州走出了“杭州模式”。从数据来看,杭州花了325亿元,投入运河的文化保护开发利用,修建、挖掘、保护了面积大约34万平方米历史建筑,改善提升了沿河200多万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个“杭州模式”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经典案例之一,在现场获得了不少专家的点赞。专家陈桂秋评价说,“保护好、继承好、利用好”这三者每个字都不能少,按照这九字方针杭州真的做得很不错。

  “我们理解的大运河文化带,不仅仅是有民俗民情和千百年历史沉淀的,更要有现代旅游文化、沿运河开发充满运河文化的产业,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杭州市运河集团副总张耀良介绍説,“这种文化带,文化和经济是融合在一起的,是活的。

  那么,杭州如何更好地保留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去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目前也有了明确的思路,重点打造“四个带”。

  第一,打造世界文化遗存保护带。突出“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要求,继续加强遗存保护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

  第二,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带。推进水生态环境修复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水、水与水、水与岸和谐相处;

  第三, 打造魅力文化旅游融合带。高水平建设运河郊野文化公园、塘栖古镇,积极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

  第四,打造开放经济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有效联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推进与沿线城市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亲近运河、感受运河、品味运河。

  另外,在论坛上,杭州提出倡议,成立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产业联盟。同时,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浙江城市协作体也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