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二低潮现象:学生中间现“两极分化”

21.10.2015  11:58

  “大二低潮”谁来排解

  当大学沉溺于声势浩大的迎新活动狂欢,更深层次的教育却缺位了

  “最近好多人都在秀,都不敢打开空间。可怜的我不仅没有男友,连个基友都没有!最近很浮躁,书看不进,CET6单词不想背,文稿也写不出!”这是笔者教过的一个大二学生最近发的状态,“好多人都在秀”指的是秀“恩爱”。

  这不过是一种典型的“大二心态”,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大二学生的生活状态。依笔者的经验,到了大二,学生中间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很多人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退却,大一刚进校时候的激情已然消逝,“堕落”的序幕或许正式拉开:大班上课,课堂上有些人会带自己的“另一半”来旁听;有些开始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思想开小差,甚至逃课;大一时坚持的早、晚自习也完全放弃了,有的睡懒觉,在宿舍打游戏;还有的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恋爱了,自己也浮躁起来,很容易受他人影响……

  据《麦可思研究》的消息,《哈佛深红报》曾在报道学生“大二低潮”时指出,对许多大二学生来说,虽然哈佛提供给了他们非常灵活的专业选择空间,但他们依然会有压力,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对自己专业选择需要深入思考的阶段,从大二开始,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现在的选择或许会决定未来的职业生涯。

  大学各个年级的学生受到的待遇真是天壤之别。新生入学,有开学典礼、校长致辞、迎新晚会、专业介绍会、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连番轰炸”,各种教育和引导主动送到学生面前,可是,对大二的学生,还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关注、关心他们?很多学生不得不自己摸索,或私下里去打听、询问教师,大二学生遇到的“低潮”和疑惑,又由谁来帮助引导和排解?

  同时,笔者也有些怀疑,学校一开始对新生所做的入学激励究竟能维持多长时间,能够起到多大效用。到了大二,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校长演讲致辞还会在耳畔萦绕吗?新生班会上,每个人的发言还会有多少人清楚记得?专业带头人给新生做的专业介绍,还能不能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如今学生是不是对专业的认识更加清晰了?还有多少学生能不忘初心,不受周遭各种诱惑的影响,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目标不动摇?

  平心而论,新生开学季,一些轰轰烈烈的入学教育恐怕只是起到了“热热闹闹”的作用,只有“三分钟”热度,无法持续发力,因为许多内容对新生来说是脱离实际的。毕竟,新生还没有具体适应大学生活,没有接触专业课程,没有任何实践经验,许多教育只是将理论“空对空”强加给学生,恐怕一时难以消化,还需要在实践中去体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

  就拿专业引导和介绍来说,不论是大类招生,还是填报志愿时选专业,入学第一年基本都是在上公共基础课,很少会接触专业课程,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还是模模糊糊。等到大二上专业课,很多人才会真正思考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关系。再拿谈恋爱来说,新生和准毕业生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准毕业生们可能会后悔没有谈过一场恋爱,而新生对恋爱可能并不积极,很多学生在第一年还保留着高中阶段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甚至以为自己不会在大学里谈恋爱,而且在教师眼里,新生也是大学里“最听话”的一届学生,大二、大三才是最容易发生恋情的时间段。

  笔者认为,大量的教育和引导都在新生入学季一股脑儿推给他们,其实并不适宜。各种教育合理分配在大学里的每个时间段,可能更加科学——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合适的引导,使得大学里各个学年的教育真正不断线,让学生始终保留些激情和余热。遗憾的是,当下本该是在最适当的时机出手,我们的大学往往却无意识地缺位了。当大学沉溺于声势浩大的迎新活动狂欢之时,更应该准备好各种个性化、阶段化、深层次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面向其他年级的学生,不能对他们视而不见,这需要校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和任课教师们同心协力,让专业化的教育活动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