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贫困生,从2名到300多名 巨化统战人士的21年捐资助学路
在巨化集团,有这样一个慈善群体,21年不间断捐资助学,累计结对贫困学生300多人。他们就是巨化统战人士,也是普通的巨化工人。从1993年开始结对两个学生,到现在结对300多名学生,巨化统战人士走过了二十一年的爱心助学之路。
1993年,当时在巨化集团公司电化厂工作的胡问明,看到了团中央“400元资助一名困难学生”的号召后,便和其他7人每人出资50元,凑齐了400元,通过团市委和石梁小学的一名孩子结对。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也就80多元。这是胡问明和这个群体的第一次捐资助学活动。
1998年,龙游沐尘乡一名畲族大学新生小雷因家庭困难,中央民族大学每年2000多元的学费让他犯了愁。在巨化集团公司党委统战部的牵线下,巨化“三胞”眷属联谊会和小雷结对,“三胞”眷属联谊会募捐了8000元,解决了小雷4年的学费。每年还资助他生活费,一直到他大学毕业。
今年9月12日上午,20余名巨化统战人士带着书包等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前往衢江区最偏远、规模最小的太真中心小学,看望这里的结对孩子。他们已经与这所小学保持了13年的联系。
原太真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龚夏侬已经退休3年了,他在该小学工作了40多年,现在仍在学校里帮忙。龚夏侬清楚地记得,最早和学校建立联系的是巨化“三胞”眷属联谊会,每年至少来学校看两次,后来这支队伍不断壮大。
巨化集团公司党委统战主管王芳说,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慈善非常有感染力,在大家善举的影响下,参与结对助学的人越来越多。
太真中心小学上学期受助的29位学生中,5位已毕业,这次,他们又新增加了10名资助对象。
龚夏侬捧出了4本文件夹,这是巨化来学校送爱心的台账资料,每次来,学校都将他们的爱心记录下来。
这些爱心账本中,不仅有巨化在职员工的爱心记录,还有巨化退休职工的善举。
每逢新学期开学或“六一”儿童节,巨化统战人士就会到学校看看,有的人一年会进山四、五次。学校已经换了8任校长,每一任校长都对这群好心人印象深刻。
龚夏侬记得,13年前,巨化好心人来到太真乡捐资助学,一晃就坚持了13年。
这些好心人有个不成文规定:每位孩子每学期资助200元,如果成绩好,另外再奖励100元。有的还多次到学生家中探望,还经常捎上生活用品。
这个学期,胡问明还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参加相关活动。他说:“我快退休了,但是爱心要传承下去。”老胡的儿子今年30岁,去年在儿子的婚礼上,胡问明说,希望儿子和儿媳不管吃好吃坏吃饱就行,不管穿好穿坏穿暖就行, 但需要做点慈善,希望慈善事业传承下去。
巨化“三胞”眷属联谊会曾组织了巨化三小中队长以上的学生,包了一辆面包车,送到太真中心小学体验了一周的生活。
在山区学校,农村孩子周一带着一罐菜上学,很可能就是一周的伙食。可这些城市的孩子,很多都在讨论着肯德基。一周的农村学校生活对城市孩子有了触动,他们回来后,校内发动了捐赠衣服的活动。募捐活动效果非常好,两卡车的衣服送进了山。
每个学年,结对的统战人士都会收到结对学子的信,也有寄到“三胞”眷属联谊会的,感谢好心人资助。
在“三胞”眷属联谊会的资助历史中,也曾有停止资助的例子。那是一次非常艰难的决定,大家考虑了良久。
有一个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奶奶在家又特别宠,成绩始终没有太大起色,当决定停止资助时,出资人眼泪都流了出来。
大部分参与慈善的人,都是普通的巨化工人,他们拿着普通工人的工资,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和每一个父母一样,操心着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其实,资助了那么多孩子,每年都有收获。巨化“三胞”眷属联谊会会长陈册说,当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了进步,原来考70—80分的孩子当上了班长,有的孩子评上了区里、市里的十佳少年,那是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