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和走出去
今年的乌镇峰会之前,邀约采访时,很多企业的掌门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个词——“在一起”。滴滴和快的、大众点评与美团、58同城和赶集、携程和去哪儿……从年头到年尾,从移动出行、O2O、本地生活到综合性服务平台,遍布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几大细分领域,前一天还是生死冤家,后一天就深情相拥了。
有人说,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牛的并购年。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11月初,国内企业并购规模已超过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国内互联网产业并购规模达55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倍。
除非BAT之间闹出点“绯闻”,否则,很难再见这样的规模。合并背后当然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正如一位并购亲历者私下说的那样:在一起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婚姻”,是因为需要在一起“过日子”。
“我们在这边拼刺刀,一抬头才发现,人家(外国企业)已经扛着大炮到家门口了。”一个真正强大的经济体,不能只是“窝里横”,当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外溢”的需求——在一起,才能活下去;走出去,才能过得更好。
从可口可乐、好莱坞价值观到现在人手一台苹果,无论它裹挟着怎样的外衣,实际上都是强大经济体对整个世界的无声渗透。
那么现在,是不是该轮到中国了。
走出去,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梦想,事实上,有很多已经走出去了,比如华为、中兴、海尔等,成绩也不错,但基本集中在制造业。在占据全球70%以上经济体量的第三产业,中国还没有真正成功走出去、站稳脚的例子。
受制于客观条件,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必须要先“本地化”再“全球化”。只有在全球各大市场都设立本地渠道、建立本地办公室,才有可能在当地获取客户、展开合作。全球各个市场是相互割裂的,要进入就需要巨大的投入、面临各种不同的文化、法律及贸易壁垒。
全球竞争,每天都是生死时速。当你完成“本地化”,想走出去的时候,可能已经太晚了,别人都比你成熟,根本不需要你。
互联网给了中国企业一个机会,一个与世界一流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前的机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浪潮比想象中更快地席卷全球之时,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准备好,很多还受制于原本基于PC端服务习惯的牵绊,这给了中国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家一个难得的机遇窗口。
技术人才储备、公司快速决策能力、世界上竞争最激烈互联网市场拼杀的经验,让中国互联网企业有了争抢全球互联网消费者的需求。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以及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的创造性:比如阿里巴巴不同于亚马逊的电商模式;腾讯连接一切的开放战略;小米完全打破常规的互联网营销售卖模式……这不仅支撑着他们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给了他们“走出去”、复制中国模式,与世界一流企业相争的力量。
世界最大的前20家互联网公司中,中国企业的数量仅次于美国,除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还有京东以及仍未上市的小米,他们的市场估值都超过300亿美元。再加上极速成长中的新兴企业,比如滴滴、美团,他们都是资本眼中的新贵。
就在乌镇峰会开幕前几天,网上一度流传谷歌将于12月18日回归中国市场的消息。尽管此消息最后被证明不实,但谷歌重返中国的意愿是明确的。中国的市场肯定不仅仅只是中国企业的市场,同样的,中国企业的目标消费群肯定不仅仅只是中国的消费者。
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以及,表达中国的诉求,这是我们在乌镇要做的。
(本文来源: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