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对福建省督察见成效

05.06.2015  17:28


 

   5月18日,国家土地总督察办主任马毅(右二)、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局长高向军(右三)带领福建例行督察组在武夷山市开展外业核查。 本报记者 李振涛 摄  

  5月中旬,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土地例行督察组迎来了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严之尧。同期在此的,还有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的蹲点调研组。

  “客人们”啧啧称赞,因为他们在调研中发现,经过几年的土地督察工作,上海督察局在闽南大地上,不仅发现、督促整改了大量问题,而且“督察在市县、视野在全省”,注重加强对全省普遍性问题的督促整改和政策完善指导,交上了亮丽的“成绩单”。

  自2012年以来,上海督察局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动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强土地利用和管理,最有代表性的是近几年接连下发3个“史上最严”的土地管理文件,并将多年来屡查屡犯的5方面问题基本整改到位,且去年以来土地督察没有再发现类似问题。

  就土地问题,省政府发文不奇怪,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力度就大了。上海督察局局长高向军说:“这说明党委、政府重视,土地违法势头就能得到遏制,如今福建省土地管理秩序趋势向好。”

  如此成效,令总督察办主任马毅兴奋不已:“福建省经过国家土地督察这么多年的工作后,土地督察和土地管理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是土地督察成效突出的反映。这说明,9年前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是完全正确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在贯彻落实部党组、总督察决策部署上是严肃认真的、尽了力的。”

   3个“史上最严”文件,5方面问题基本遏制  

  3个“史上最严”的文件,是福建省委、省政府2012年发布的《构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促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2014年5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出让工作的意见》,2014年1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

  “史上最严”,是福建省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们私底下给出的评价。这让人好奇,此言何出?3个文件制定主要的全程参与者之一,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志忠为记者一一道来。

  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虽倡导已久,但尚处在市县一级探索、建立阶段,像福建这样在省一级建起来的,凤毛麟角。“上海督察局对福建省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陈志忠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土地问题就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只要地能批回去,管你保不保护。一些地方耕地保护责任状就形式上签一下,没有数量要求,更别说质量了。”

  “后来,通过土地督察发现和指出问题,恰恰证明耕地保护中的问题往往不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问题,而是政府其他相关部门没有履好职。通过土地督察督促整改,促进了这些部门履职尽责,也促成了2012年由省委、省政府发文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并从耕地保护扩大到各个方面。上海督察局常态化的监督检查,督着地方去落实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的要求,又有省委、省政府这道令牌,就促进了各部门齐心协力地加强土地管理。”陈志忠说。

  近几年,随着土地督察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持续完善,对全省普遍性问题的督察和督促整改的力度越来越大。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叶敏说,2014年,针对历次土地督察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福建省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对耕地占补平衡落实不到位、违规设置竞买人限制条件、征地社保费未落实等三类问题的自查清理、整改纠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正带队在福建开展例行督察的上海督察局副专员徐建新对记者说,近两年,他们在福建各地督察发现,通过持续推动全省普遍性问题的整改,5方面问题已经基本整改到位,包括违规设置土地出让竞买人限制条件、征地社保费未落实、违规抵押融资、违规批准设立或扩大开发区规模、政府主导的重点项目违法用地。督察组查出的问题中,这些问题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没有再发现。

  比如征地社保费用未落实的问题,督察组查出自2010年以来,福建省及有关地方为重点项目开“绿灯”,采取政府出具承诺函、违规降低缴纳标准等方式,违规减免、拖欠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9.78亿元。就此,督察组向福建省政府发出督察意见书,继而福建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专项清理,将欠缴的社保金全部追缴到位,并加强监管。在今年的督察中,督察组未再发现这类问题。

  福建省委、省政府还当机立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出让工作的意见》。记者了解到,这份文件的出台颇费周折。近几年,上海督察局对福建督察发现,市县层面比较普遍地存在土地出让条件“量身定做”的情况。实际上,省厅执法监察人员也发现这似乎成了潜规则、潜惯例,但迫于体制压力,由国土资源部门制止难上加难。上海督察局正式向福建省委、省政府指出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当时,正值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中央巡视组在福建巡视时也发现这个问题,福建省纪委在巡视中也有同样的发现。三股力量同时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形成了巨大推力,促成了问题的全面整改和省委、省政府文件的出台,翻开了土地市场的新篇章。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土地督察不仅守“红线”、护权益,而且积极服务促转型。去年,土地督察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专题开展监督检查,不仅指出问题,而且分析原因、给出“出路”,促成福建省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7.07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78万亩。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

  陈志忠说,针对督察提出来的问题,省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土地审批、指标安排跟供地率挂钩,供地率低于70%的,除重大项目之外,土地停止报批,还要说明情况。第二,要求各市县采取措施,加强招商、规划衔接,采取置换、转变用途等方式,加大供地力度,确保供地率高于70%。第三,全省搞了一个行动计划,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到2017年批而未用土地所占比例要降到所批土地的10%。

  同时,土地利用的管理业务更加完善:省厅完善了土地利用动态跟踪管理,实现了每宗土地批后、供后监管;各地在报批、供地上更加严格把关、科学用地,改善供地管理;省一级加强了指导和监督,并给出针对性的

  行业供地指导,明确对于一些供地量过大、利用率不高的行业,严格控制供应土地的规模。这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到从批前到供后的全过程。由此,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型受到了一股强大的牵引力,开始逐步从低成本直接占用耕地,转向消化闲置、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督察在市县,视野在全省  

  “3个文件,体现了土地管理的新常态,规范管理的新常态,党风廉政的新常态。”来督察组对接情况的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余坚,向记者抛出这句话。

  不仅仅是3个文件和5方面问题,福建省土地管理正在形成趋势向好的新常态。这一局面的形成,倾注了长期大量的土地督察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土地督察共发现福建省土地违法违规问题4600余个,涉及土地4万公顷。正是在长期探索和磨砺中,土地督察队伍一步步掌握了高效的“打法”,而且有了好用管用的“工具箱”,对督察工作形成了有力支撑。在福建督察组,记者了解到了这套“宝贝”——“一个站位”和“六个打法”。

  “一个站位”,即“督察在市县、视野在全省”,主要是通过对市县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将其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交由省级政府组织清理整改,实现“发现一点、整改一片”的效果;省级政府不仅要针对督察组指出的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而且要组织、统筹、协调、指导、验收,并且在全省进行专项清理整改,还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出台文件。此外,在督察中,不仅要关注督察市县的情况,而且要更进一步了解省一级的相关情况,力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找准土地督察发现问题的切入点和重点,确保重大问题、倾向性问题不遗漏。

  “六个打法”,即发现问题的6个方法:多元数据套合法、遥感监测成果应用法、台账卷宗排查法、决策文件核查法、外部信息筛查法、外业核查验证法。今年,福建督察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督察”,通过一张“大数据网”,对问题一“网”打尽。这张网,得益于不断积累完善的土地督察数据库,更得益于上海督察局自身在运用中不断对“在线土地督察系统”进行的功能开发。目前,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数据、图像套核比对的办法,只需根据督察专题按图索骥,便可形成疑似问题清单。督察组带着问题进驻地方,进一步查实,实现了督察工作量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督察组人员告诉记者,单独运用“一个站位”或“六个打法”,实际上还不能确保重大问题不遗漏,必须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加牢靠。此外,就是要利用这么多年积累的督察经验,这是这支队伍十分宝贵的财富。

   动真碰硬,遏住屡查屡犯  

  “通过土地督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各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叶敏的话,道出了土地督察对地方土地管理的价值,也折射了基层土地管理任务繁重、忙于应付,来不及自我梳理、自我完善的现实。

  叶敏的话,说得虽很概括,却是基于土地督察一个一个问题的“实战”。陈志忠长期联系土地督察工作,对其所作所为看在眼里,更记在了心里。他说,上海督察局提出的问题,之所以总是让人难以抗拒,自己感到要抓紧整改,就是因为他们提的都是有真凭实据的问题,每一个都写得很清楚,所有的问题用清单列出来,触动了监督对象。“土地督察的整改都是有截止时间的,这对我们是很强的倒逼和推动。”

  记者还从督察组了解到,有些在市县发现普遍存在、要求在全省组织清理整改的问题,在验收的时候,督察组还会出其不意地“跳开”原地,抽查其他的市县,以此来摸清全省组织整改的情况。而对于一些重大问题、重点地区,必要时采取约谈、公开约谈、叫停、停批直至限期整改等措施,占用基本农田的,除民生用地之外,坚决要求拆除,而且既要查事也要查人,绝不姑息。

  基层的同志还告诉记者,这样开展的土地督察,不仅是对自身职业责任的履行和职业荣耀的维护,更为省级及以下国土资源队伍注入了强劲的正能量,带动了业务提升和队伍建设。

  “土地督察与地方政府分工不同、目标一致,我们在对地方说‘不’的时候,也要尽量告诉他们怎么才‘行’,引导他们既要整改好现在的问题,更要防范好未来的问题。”高向军说。

  动真碰硬,法治可张。这就是为什么早些年土地督察反反复复发现、地方屡查屡犯的一些问题,能够在今日的福建基本遏制,全省土地管理形势总体向好。而这,将使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在牢固的“地”基上轻松地、稳稳地——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