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相约中国山东
截至16日,已有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0人报名参加首次落户亚洲国家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共同交流、研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数字化趋向等当前历史科学界前沿话题。多名学者称,此举挑战了史学界的西方中心主义。
记者16日在山东大学举行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百日倒计时新闻发布会中获悉,目前共有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0人报名参会,其中外国注册学者有777人,在参与国家数目上创下新高,超过了1975年旧金山大会75个国家代表参会的最高纪录,成为参与国家数目最多的一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届大会将以“历史:我们共同的过去和未来”为主旨,设有4场主题研讨、27场专题讨论、18场联合讨论、19场圆桌会议,还有国际历史学会17个附属组织会议,共计150多场次,大会还将在青岛、淄博、济宁、泰安、聊城同时举行主题卫星会议。
“这是有着‘史学奥林匹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自举办115年以来首次走进亚洲,首次在中国办,这既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标志,更是一次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绝佳机会。”张荣如此评价这场百日后即将在山东大学举办的国际历史学界盛会。
出席当日发布会的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认为,“本次大会的第一大主题就是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这突出了中国在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的作用和影响,让参与大会的各国学者有机会来聆听关于中国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历史作用,事实上向欧洲中心论进行挑战,这将是一次重要转折。79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学家报名参会,也充分体现出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一贯强调的国际性。”
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向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百日倒计时发来贺信称:首次在亚洲、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展示历史学家们在摆脱欧洲中心主义或称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框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还将呈现他们在提升全球化历史和跨国历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富有成效的尝试,全球化和跨国界历史研究的转向将在本届大会中得到充分诠释。各国的历史学家还会在会议过程中欣赏到伟大的中国文化,发现孔子的故乡。
著名历史学家王学典教授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已重回学术“前台”,无论在东西方,历史学都成功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选择首次走进亚洲、走进中国,与亚洲地区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选择了最富有象征意义的地区和国家。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定会成为2015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王学典表示自己对“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这一大会主题具有很高的期待,“在中国本土讨论关于中国的话题将会产生在其他国家办会不同的效果。”
“除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选择在中国召开外,2018年的世界哲学大会也将在中国举行,可以预计,世界的文化中心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王学典如是看待人文学科的重量级国际会议纷纷选择在中国举行这一现象。
记者采访获悉,2010年8月,国际历史学会经过投票表决,决定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由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承办,会议于2015年8月23至29日在山东济南举行,设“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化的情绪”、“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数码技术在史学中的运用”四个主题,并首次颁发历史学国际奖项“国际历史学会-积家历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