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 浙江实践——对话县市区当家人

15.07.2016  17:40

   核心提示: 由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广电集团主办、浙江之声和新蓝网共同承办的全媒体访谈节目《治国理政浙江实践——对话县市区当家人》,本期邀请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

  

                浙江之声主持人飞扬(以下简称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广电集团主办,浙江之声和新蓝网共同承办的“治国理政浙江实践——对话县市区当家人”系列访谈。我是浙江之声的主持人飞扬。今天我们非常有幸来到杭州的滨江区。在选择直播地点时,我非常荣幸的接受了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先生的建议,把地点选择在这里。我第一次到这儿来,来到这儿后,我的感受就是和我杭州的演播室非常像,甚至比我那儿更好看。那么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我们有请詹书记先跟全省的听众朋友和网友朋友打个招呼并且揭晓答案。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以下简称詹敏):大家好!我是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的詹敏,高新区源于经济转型,为产业而生。滨江区源于农村变革,为城市而生。两区合一的体制,让这个区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非常感谢全市、全省各地的朋友一直以来对高新区(滨江)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好奇心得请您解答一下,可能很多网友也特别想知道,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到底是哪里?

  詹敏:这是杭州深交所全景网的路演中心。

  主持人:我就很好奇,为什么深交所杭州路演中心会放在了滨江?

  詹敏:在前几年时,我们听到了一个消息。在杭州市金融办的介绍下,我们和深交所做了对接。我们觉得,作为高新区(滨江)来说,有很多的上市企业,而且我们有很多的孵化器,培育了很多的小企业。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的企业和社会的资本能够做一个对接。同时能够借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的上市企业不用赶到深圳、上海,在本地就能够做路演。

  主持人:说到路演、上市,很多一些明星企业,我刚来的时候听我们同事说,就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周围,就有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些明星企业。请詹书记介绍一下。

  詹敏:在这周边的话,比如说,阿里巴巴、恒生电子、浙大中控、网易、以及海康威视原来在滨江的第一栋楼,都在这周边。

  主持人:我就很好奇,滨江,从它的面积来看,可能方圆不足百里,甚至这里面还包含江面的面积,现在听说已经集聚了七千多家科技企业。这么小的地方,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企业过来?而且现在听说每天将近有三十多家企业会在滨江注册入驻。问题来了,滨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詹敏: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我觉得是有一个适合种子发芽生长的土壤,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土壤、培育来讲。不仅仅靠政府,也与企业自身的气质、精神相吻合。

  我觉得滨江发展到现在,有三方面不得不提。第一,高新区(滨江)它能够发展到现在,它的密码就是创新。第二,不得不提的是UT斯达康,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大家都知道,UT斯达康在滨江时,最高时做到了300多亿销售。其实一个巨人倒下时,可以让很多追随他的人发挥出活力和生机。也就是说,UT斯达康这样几百亿规模的企业衰落了之后。它带给滨江的不是失败,应该说更多的是成功,因为它给滨江留下了一大批的人才和无限的发展商机。第三,我觉得要感谢像阿里巴巴这样一群有理想主义,也与现实有非常好结合的团队,创造了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恒生电子。这样一批优质的企业。所以说尽管方圆不足百里,但是这里就有它独特的气质和颜值担当。就有它特别吸引企业的地方,也就有了今年1-5月份,有将近2534家企业入驻,平均每天有34家入驻在滨江。

  主持人:还有个更加现实的问题,还是和面积大小有关系。这么多的企业以这么快的速度,在不断的入驻、注册。那么,滨江有那么多地方给它们来发展吗?

  詹敏:滨江地方尽管小。举个例子,看菜吃饭。在哪个山上唱什么歌,有一些不可能的事情,那就要通过我们的改变,来适应这样一个条件。滨江到底有没有发展空间?我可以很高兴地和你说,滨江现在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充足的。空间问题在滨江,从目前来看,不是问题。

  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改革的思路去适应这样一个环境,我觉得今后的发展,也不是问题。我们再举个例子,就说海康威视。海康威视去年做到253个亿,如果它把生产制造都放在滨江,如果这样的企业再多点,那么滨江它的发展空间全用完了。但是海康威视现在就把研发总部放在了滨江,把它的生产基地通过外包,将生产基地外移,解决了它生产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以让海康威视在滨江占有极少土地,但是它可以做到迁移,这是我们未来可以期待的。

  主持人:在之前的很多采访当中,我们总是能够听到企业在抱怨,企业在入驻、注册,包括后续和政府打交道过程中,总觉得不通气,总觉得不太给力,效率不太高,尤其是在办证这个环节。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在滨江这些年来,有没有出现过这些吐槽,您个人注意过吗?

  詹敏:可以这么说,我到了滨江工作以后,我没有听到这方面反应。更多听到的是对滨江这方面的称赞,认为滨江在办事的效率上,对企业的认知程度上,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我到滨江工作后听到的。我觉得滨江作为政府来讲,它是最有活力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相信滨江未来会发展得更好。最近三年,我们可以这样说,高新区(滨江),用三年完成了从商事制度改革的1.0版本到3.0版本的转变,而且是一年一个版本,我们认为我们抓住了一次机遇,在浙江省是第一次实施。但是后来一月一号实施以后,杭州市发现这件事很有意义,所以在三个月后,杭州市将这个做法在全市推广。

  主持人:复制推广。

  詹敏:对。后来省里知道了,进行了总结。在半年六月份时,又将这个措施在全省进行复制推广。这正好印证总理的一句话,有些事情可以试,如果成功了,就要抓紧复制推广。

  主持人:现在正好有听众、网友在收听观看我们的节目,他刚好就是要来滨江办企业。现在,如果我到滨江来,注册、入驻一个企业,最快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詹敏:这个要看他注册的企业是什么。我们实施商事制度登记改革以后,我们两句话来概括它的结果。一是简单事情,当即办结。复杂事情,一般在一至两天办结。对于当事人来说,原来需要来回跑很多趟,现在他可能跑一趟就行了。

  主持人:这样一个不断升级版本推出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和企业面对面接触聊过,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馈过来?

  詹敏:其实在推出这些制度时,我们对很多企业进行了走访、交流。这个改革说实在的,不是政府拍脑袋拍出来的,是与企业沟通交流过程当中,企业提出了一些这方面的诉求。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事情不断地推出,在开始时,政府是被倒逼出来的,后来在被倒逼出来的基础上,政府尝到了甜头,觉得这件事情做得有意义,所以后来才由倒逼的行为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主持人:主动再改革那就有压力。您看,今年已经是3.0版本了。会不会还有更高版本陆续地推出?

  詹敏:我们相信,问题只要没有解决到让企业满意,我们的改革就不会止步。只要不断有新问题出现,我们都要力所能及地去改变。例如一些与经济、企业不相适应的一些绊脚石。

  主持人:在刚刚的聊天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在滨江企业很幸福。因为政府部门在不断地去尝试、探索、摸索新的服务方式,让企业能够在这里有更好发展氛围和环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好与不好,除了一个地方的环境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就是人才。那么对于滨江来说,这么一个高新区,人才的要求可能会更高。我们首先想问一个小问题,詹书记,在您看来,滨江最需要的是哪些高精尖的人才?

  詹敏: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滨江的人口规模要控制,人才是多多益善。从目前来看,我们从人才需求角度来看,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的人才,也是其中之一。第二是企业人才,或者我们应该倒过来说,滨江需要的人才,首先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二是政府需要的人才。从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掌握国际规则的一些高端管理人才。另一个方面就是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从滨江目前现状来看,我们最需要的是支持网络技术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我们现在积极打造、培育新的产业蓝海。这些年我们在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对于这一方面的高精尖人才,我们也是在积极招引,推动这些人才能够在滨江落户。

  主持人: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政府部门,我们怎么样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滨江,愿意留下来?

  詹敏:引人才和留人才,第一是要在本义上去理解它。第二是要将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让企业去做,支持企业去做,招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主体作用。第三政府不能置身事外,政府也要积极地去做一些事情。我们推出了招引人才的“5050计划”,其中有一条,给评上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一百万安家补贴。开始时我们才是八十万,但是在全省我们是第一个做的。但后来没过多久,其他地方也做了,他们都在一百万。高新区(滨江)并没有直接在人家加了以后,我们就简单地去做这个加法。为什么?这个事情,政府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其实真正的人才,他不在乎政府给不给他加二十万块钱。他更关注的是企业对他这个人才关注程度到底怎么样。打个比方,如果人才是脚,企业就是鞋,政府就是地面。这三者的关系,我们每人好好去体会一下就会发现,企业对于人才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政府是不可缺少的,人才觉得好不好,只有人才知道这个鞋子合不合他的脚。脚穿着鞋子走在这块地上,地面平不平,让他有没有舒适感,那是政府该干的事。

  主持人:在您看来,“5050计划”还有哪些特别大的亮点?

  詹敏:“5050计划”在高新区(滨江)推出以后,当时的想法其实主要对象是针对海归。当时提出目标,用五年时间,培育、招引50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0家收入销售超千万的企业。当时想5050的意思是这样。这个目标,通过五年以后,我们已经完成了。“5050计划”不是当初用五年时间要完成两个50的目标了,它成为了滨江招引人才的一个代名词。也就是说,听到“5050计划”对滨江来说,对外界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就是滨江关于招引人才的一个行动,它是一个代名词。

  “5050计划”开始时我们针对的是海归,现在我们将它扶持对象实现海归与国内人才并取,将范围也扩大了。第二,在支持力度上,我们体现地更加精准。第三,在确定是不是符合“5050计划”的条件上,我们评审的办法更加柔性。

  主持人:人才的这种标准会不会也会不断地提升?

  詹敏:其实是这样,对于高端的标准,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支持力度加大的,标准是在提升。对于最基础准入的门槛,其实是在降低。扶持对象覆盖面更广。

  主持人:我注意到来自浙江之声和新蓝网的听众网友都在提出一个问题,因为注意到您刚刚在表述当中的一个细节,更多是针对海外人才。那么针对像香港、澳门这些港澳地区的人才,

  他们有没有可能也会搭上这样一个“5050揽才计划”的政策红利?

  詹敏:这一部分原来最早时它就纳入到这体系里了,已经在这里面了。现在我们的范围还不局限于这些。打个比方说,你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你没有到国外去过,你在技术研发领域中有你的技术。你来,都可以。当然这个条件,比如需要你是博士生。博士生你来了之后,我们就给你作为“5050计划”的人员,对你的技术进行考评。

  主持人: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一系列的计划,包括滨江区委区政府的这一系列的努力,让滨江才有了今天这么绚烂多彩的成绩。那么今年,2016年,是咱们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接下来的五年我们想请詹书记跟全省的听众网友分享一下,在您的心目当中,接下来的五年,或者说更长的时间,这滨江应该有着怎样的气质?应该有着怎样的颜值担当?

  詹敏:我们对“十三五”的规划当中提出主要未来目标,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非常高兴的是最近科技部的火炬中心已经将杭州高新区,列入了全国八个创建世界一流高新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计划序列。作为世界一流高新区来说,今后我们的想法是要将人才整得多多的,将技术整得棒棒的,将孵化器做得多多的,将高新企业整得棒棒的。这是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第二句话就是我们要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可以这么说,我们希望未来在滨江。你走几步,看到的是产业的高楼大厦。再走几步,你看到的是非常适宜人居住的住宅小区。最近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我们改造了闻涛路,最后被网民评为最美跑道。其实未来在滨江,整个17公里的江岸线都会被打造成健身绿道。

  第三句话是要在全省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对这个的话,我们可以想象的就是,我们目标确定为到2020年,我们主要经济指标都要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就是创新能力要更强,综合实力要更强,人民生活水平要更好。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滨江“十三五”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主持人:谢谢您的分享。在节目的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细节。据我们了解到的最新消息,目前滨江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已经排到了第6名,比这之前的成绩又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今天听了詹书记的分享之后,我们对于滨江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这个排名还会继续往前冲刺,往前调整。更多的是,我们能在这里感受更多的开放、包容和创新。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祝愿,滨江将会更加美好。谢谢詹书记接受我们的访谈,谢谢您。

  詹敏:谢谢大家。

扫码分享到手机

(本文来源: 新蓝网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