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的殊荣花落温州,这是我市城市发展史上又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新年伊始令人振奋的大喜讯。
继“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之后,我市“六城联创”又攻下一城。回望5年“创园”之路,这份荣誉,承载着900万温州人的殷切期盼,凝聚着全体市民的辛勤汗水,更折射出温州创园的闪光足迹和辉煌成就。
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我们城市的绿意愈加盎然,而每个市民心中的幸福感,也越来越浓…… □寒潇
5年时间“绘”出一张城市公园地图
2015年8月,很多市民都收到了一封来自创园办的特殊来信,信里面是一张别致的温州市城市公园地图。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墨池公园等一个个美丽公园,都被标注在这份地图之上,市民们可以按图索骥前去游玩。
这份地图的绘制,反映了我市在绿化建设方面的累累硕果。自2010年年底以来,温州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截至2014年底,陆续新建了杨府山等城市公园30个,华侨中心、张宅河等街头绿地(小游园)241个,完成黄石山、牛山等十大城市山体公园,建设庄头等滨水公园519个……
这些公园的建设,让我市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景况。沿江景观带公园被称为温州最漂亮的“外滩”,全长约11公里,绿化面积约38万平方米,宛如一幅靓丽的绿色长卷铺展在瓯江南岸,每天早晚都有很多市民前来游玩和锻炼。家住瓯江畔的市民吴女士,见证了该公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她说,“以前外面就是一片滩涂,还有简陋的码头,边上也是一些低矮的房子。现在江边景观颜值变高了,我只要有空,都会来这里走走,锻炼身体。”
空气优良率达82.2%
城市“绿肺”有功劳
一直以来,作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一环,我市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上可谓下足功夫。2014年,温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300天,其中优53天,良247天,优良率为82.2%,比2013年提高13.4个百分点。2014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位。市民马女士表示,去年以来,能明显感觉到市区的空气质量在变好,特别是夏日的夜晚,在江边有清风拂面的感觉。
这背后,与我市全面落实污染减排任务、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等措施有关,更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密不可分。如我市发挥三垟湿地公园的“绿肺”功能,制订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对塘河沿线进行“退河还绿”和沿河改造等。
不只是空气,环境的改变还体现在我们居住的小区。目前,我市已创成同人花园等65个园林式小区。此外,我市还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养。截至目前,建成投用镇级以上污水处理厂23座,污水处理率达91.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达到99.99%,道路完好率达95.65%。与此同时,建设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慢性系统,完成自行车专用道建设74公里,使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记者从市城管与执法局获悉,截至2014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约10678公顷。其中,温州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约711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9平方米,从原先的“一张床”变为“一间房”;建成城区绿道和城市休闲慢行通道332公里,并完成48公里市区省级绿道,为白鹿城戴上一条美丽“绿项链”。
近年,我市掀起植树热潮,市民爱绿、种绿、护绿热情高涨;数字城管、动态巡查、网络问政,同心护绿。据调查,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93.89%。在养绿护绿的同时,我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出台《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以市树——榕树为代表的706棵古树名木建档立卡。
今年,我市还将新建绿地571.9公顷,其中市区新建绿地400公顷;完成省级绿道建设140公里,市区创建绿化美化示范路15条;绿化之外,我们还要“彩化”,城市主要道路、公园绿地彩化率要达到25%以上。此外,我市还将推进市区绿地养护一体化,统一划定绿地养护等级和养护标准等。2016年,将有366天,也意味着,你可以拥有比往年多一天的时间,去感受我们的城市之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