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桶 浓缩着乡愁
都市快报(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影报道)
董远况(中,45岁)、陈立伟(左,50岁)、陈立散(48岁),安徽蚌埠人。
“我姓董,站着的两个都姓陈,是亲兄弟,我们都是老乡。我在杭州干泥工16年了,去年这俩陈家兄弟,也跟着我来了杭州。城市发展这么快,没有我们泥工,高楼大厦是建不起来的。水桶是我们的标配,用来洗脸洗脚。桶里装着生活用品,带回去继续用。”
刘志宣(48岁),安徽宿州人。
“我在余杭的工地上做泥工,来杭州整整10年,泥工苦啊,下一代都没人干了。媳妇在家带孙子,我一年能回去两三次。我这桶里装的是兰花和茶花,我在余杭径山上挖到的,连着根带着土,看着挺好,希望在老家也能栽活。”
王永妹(左,41岁)、赵应豪(10岁),贵州六盘水人。
“这是我小儿子,我和他在桐庐,老公和大儿子在贵州老家。我在一家制笔厂工作,儿子上小学三年级。这三个桶是工友送我的,拿回去用,结实又方便。我们一家一年没团聚了,儿子说,回家真开心。”
昨天,贾樟柯拍摄的短片《一个桶》引发热议,片中的塑料涂料桶,已成为了春运期间的万能“神器”。这几天,我也在杭州城站,遇到了不少带着桶回家的人。
城站火车站大多是普通列车,相比火车东站,远途打工者更多。站内站外,随处可见各种塑料桶,大多是有盖子的涂料桶,也有敞口的塑料水桶。有人拿来当凳子用,也有人当小桌子,用来吃饭、打牌,更多人是拿来装行李。
49岁的木工李高锋也带了涂料桶,而且还不止一个。3个桶叠在一起,最上面的桶装满了东西,另一个桶绑在推车上。搬运的时候,推车上的涂料桶盖子掉了,桶里的东西都掉了出来,我帮他一起捡。
我看到,这个桶里除了木工用到的电扳手、插线板等工具,还有牙刷、牙膏、刷牙杯、洗发液、沐浴露、大半袋洗衣粉,甚至还带了一个生姜。
李师傅来自河南商丘,个子不高,他腼腆地说:“出来打工,知道挣钱不容易,每一样东西都不能浪费。”
傍晚天色渐暗,冷风习习。56岁的张富中和几个工友,把行李从露天广场搬到进站口旁,“明天早上的车子,还要等一夜,找个暖和的地方坐坐。”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