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一个月清理378个违法堆场 啃下“硬骨头” 腾出新空间
2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杭富沿江公路和袁富路交界口附近,目之所及一片平地,视野开阔。而就在一个多月前,这片占地60亩的土地上,还堆放着近30万吨钢材。
杭州西湖区双浦镇紧邻云栖小镇,三面临江。20年来,这里被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包围。高达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建材堆、砂石堆、废品堆,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这些违法堆场屡清屡堆,侵蚀田野、污染水源。
跨年之际,双浦镇向堆场宣战,300多名党员干部集结上阵,上百万吨建材、垃圾被清运。截至目前,双浦区域内的堆场基本清运完毕。其中清运最大一个堆场,仅运费就花了260万元。
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他们是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的?
工作微信群天天“刷屏”
2月3日,记者打开“美丽西湖行动双浦战役”微信群,一张张被“平整”后的新双浦照片映入眼帘。这个158人的大群从去年12月17日整治行动开始至今,群成员随时随地沟通清运动态。
“群主”双浦镇党委书记沈建立告诉记者,双浦经济以农业、养殖业与采矿业为主。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些人把土地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转租给建筑商,堆材料、堆垃圾,慢慢就形成了“堆场经济”。“这次清运前,双浦堆场共有378处,占地1760亩,堆放总量达到115万吨左右。”沈建立说。
过去20年,西湖区曾多次发起清运行动,但总是清不彻底。“很大一个原因是人手不足。我们一行动,堆场主就‘躲猫猫’。货物从前门运出,又从后门偷偷运回;或者先搬运到附近避风头,过几天又运回来……”双浦镇镇长屠立衡说。
这一次,西湖区周密部署,全区动员。除了双浦镇100多名工作人员,还从区里抽调200多人,区领导挂帅。300多名党员干部,有的约谈堆场主,有的联系工程公司,更多的奔赴现场监督清运。沈建立身兼“保障队”与“应急队”的双重职责,从早到晚紧盯微信,“哪里有需要,我就冲到哪里去。”
沈建立的状态,就是300多名党员干部的缩影。作为西湖区“美丽西湖行动”的重要一仗,这场“包围战”他们必须打赢,且必须赢得彻底!
退休村支书再出手
在双浦镇三阳村村民潘叶根手里,记者看到了一本特殊的账本:“24日,15车;25日,18车……31日,28车。”这是潘叶根作为义务监督员的“工作成果”,可以看出,从清运开始到结束,搬运的速度越来越快。
今年77岁的潘叶根,曾在村里当了10年村委会主任,5年村支书。堆场整治开启后,潘叶根也行动起来,主动报名做了本次整治行动中最大堆场的义务监督员。这处堆场是整个双浦堆场整治的“老大难”。
“堆场老板门道很多,我要守住大门,车装满才能出,卸空才让进。”潘叶根说。他每天从早上7时半坚守到下午4时半。堆场老板几次偷梁换柱,都被潘叶根识破。
在双浦镇,有上百位像潘叶根这样的志愿者参与整治行动,或上阵做“守门员”,或走街串巷做宣传员,即使春节放假也不曾间断。
“这场战斗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说明只要我们决心够足,行动够坚决,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西湖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不让堆场卷土重来
这个春节,清运工作已进入尾声,可双浦镇杭富村村委会主任骆家云却依然忙于走家串户。每一次上门,他手里总拿着两本小册子。绿色的那本,是镇里专门为堆场整治印制的法制宣传册,对破坏耕地所需承担的后果写得一清二楚;白色的那本,是前不久刚刚出炉的双浦镇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双浦镇未来的规划蓝图。
如何杜绝“堆场经济”,不让堆场卷土重来?双浦镇党员干部用一纸规划蓝图,挨家挨户算经济账,耐心做起思想工作。
骆家云对村民说:“云栖小镇离我们很近,发展却比我们好很多。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堆场,一亩地租金只有几千元,别人搞大数据,一间办公室产值就上百万元。只有把环境整治好,我们才能像他们一样,引进新产业,发展新经济。”
就在2月3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双浦镇9个村的上百位村民聚集在一起讨论:“后堆场”时代双浦往哪里走?会上,记者看到了一份“产城融合”的新规划:位于镇西的灵山区块,将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灵山以东、杭富线以西,将建成集观光、采摘、饮食、住宿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区;而沿杭富线以东部分,将引入以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沈建立说,接下来他们将积极响应西湖区发起的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现代农业、重点平台建设等九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实现新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