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7稿 浙江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唱响北京

20.03.2018  18:32

  "青青的小草,山野间悄悄地生,水塘边默默地长,蕴含生命的美好。"作为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之一,宁波打造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呦呦鹿鸣》3月18日、19日两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该剧以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为原型,歌颂她呕心沥血并作出卓越贡献的精神事迹,深情诉说发明青蒿素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自2017年5月30日宁波首演以来,短短10个月间,歌剧《呦呦鹿鸣》剧组不断接受观众和专家的检验。先后入选了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优秀作品展演剧目、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第三届中国歌剧节,被第三届歌剧节专家团认为是"中国民族歌剧现实题材创作的标杆"。

  这一次,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北京的观众。演出前一天,整个剧组近300位演员,从宁波到北京。历经7小时的高铁,放下行李直接进了剧场排练。

  这是宁波首次创排民族歌剧,不仅在幕后集结了一大批国内顶级艺术家,也派出了宁波本土的最强演艺阵容。该剧由著名作曲家孟卫东作曲,咏之、郭雪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执导,中央歌剧院朱曼指挥。宁波市演艺集团与宁波交响乐团联合创排演出,宁波大学、宁波教育学院、宁波老年大学合唱团共同参演。最受瞩目的女主角——青年歌唱家吕薇以清淡如菊的表演,成功塑造了屠呦呦这位中国女科学家的动人形象。

  看过无数次排练和演出的导演廖向红,这两天一直泡在剧场里。因为每一次演出的剧场、舞台大小不同,演员的站位、灯光都需要调整,"我们要从观众的视角来检验作品,保证每一个观众都能看到舞台上的完整布景。"尽管已经演出了几十场,这次晋京演出的版本,依然有改动。

  "刚刚合成完,仍然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演出前的采访中,廖向红说,为了让演员的表演更有张力,这次演出在演员的演唱和音乐上作了一些修改。"创排这部剧的难点和亮点是,一方面让它质朴无华,一方面又要彰显歌剧艺术的魅力。"廖向红表示,如何创作现实题材、反应当代人生活的歌剧,是当下中国歌剧界正在探索的新趋势。"希望这个剧对年轻观众来说,会有一些特别的收获。如何去树立、寻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著名作曲家、该剧作曲孟卫东也专程赶到剧院"盯场"。他将宁波马灯调、江浙民间音乐、民歌、戏曲元素巧妙融合,形成一种流畅、沁人心怀的江南音乐风韵。"因为屠呦呦是宁波人,所以整部剧的旋律都比较江南化。我从《浙江民歌选》里面找和宁波有关的音乐,最先写出来的是《青青的小草》,它是整部剧音乐的基调。"剧中《呦呦鹿鸣》《药行街》《青青韵小草》《高考啦》《滴滴答》《别来无恙》等曲旋律优美,如行云流水将剧情推向高潮。在不少地方演出时,观众离场后还全情不自禁哼唱起来。

  从初稿到定稿,《呦呦鹿鸣》历经17稿,其中5轮大改。主创团队将整部戏的重心,放在了"191次实验"和"屠呦呦以身试药"这两个事件上。每次修改,主创团队都要经历激烈的交锋,不断修改是为了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加到位,更加透彻,更加深入人心。作为一匹黑马,《呦呦鹿鸣》这次参与展演亮相国家平台,不仅展现了宁波的风采,也是传播宁波文化和宁波城市形象,同时为浙江省未来歌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次晋京展演,该剧就获得业内专家的纷纷点赞:"对中国民族歌剧现实题材创作具有示范意义""近年来民族歌剧一次有益尝试和突破",他们说,该剧既贴近当下的生活,也将科学家的生活演绎得很质朴很有温度。

  此次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共有15台来自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扶持和推荐剧目,在北京的保利剧院、天桥剧场、天桥艺术中心、新清华学堂等场地演出30场。

  展演中既有像歌剧《白毛女》那样常演不衰的经典之作,也有文化部重点扶持的多部新作品。作为新近创作的代表之一,《呦呦鹿鸣》的入选,也正是因为该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打动了无数普通观众和业界专家。今年5月,歌剧《呦呦鹿鸣》还将登陆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