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公庙遗址出土甲骨发现文字2500多个
经过考古专家对陕西省周公庙遗址近10年来的发掘整理,共出土西周甲骨1.1万多片,其中发现有刻辞者800多片,可辨识文字达2500多个。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研究员说,以往考古界在周原、丰镐等全国10处遗址先后出土甲骨1万多片,发现文字总和为1068个。周公庙遗址出土甲骨发现文字是以往所见西周甲骨文总和的2.4倍。因此周公庙成为目前全国发现西周甲骨文字数最多的遗址。
2003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在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经辨识共有55字。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调查。
考古队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根据建筑找甲骨”的规律。北京大学教授雷兴山告诉记者,他们经过对2004年和2007年甲骨出土堆积状况的分析,发现甲骨原存放于夯土建筑基址内,建筑垮塌砸碎甲骨后,甲骨碎片同建筑残块被一同掩埋。所以,一旦找到有建筑残块的堆积,就有可能发现甲骨。根据这一思路,考古队特别留意对包括建筑残块堆积的发掘整理。果然在其后连续几年发现了卜甲。
考古队先后在周公庙遗址的庙王村、庙湾、壕沟、陵坡下等6个地点,出土了甲骨1万多枚。经过考古人员认真整理研究,从其中800多片甲骨上辨识出刻辞2500多字。这些刻辞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人名、地名、事件等。
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说,对于周公庙甲骨,考古背景已经很清楚,和我们过去对周原甲骨的认识非常吻合。有些字很明显带有周初的特点。
周公庙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种建荣说,在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中,庙王村出土的卜甲等级最高,其存放地点的原建筑等级也最高。卜辞内容与“周公”甚为密切。卜甲上人名为“周公”的有9例,“公”有5例,还有数片字迹缺失,依照文例判断可能也是“周公”。庙王村卜辞常见地名多有与周公旦关系密切的“周”与“新邑”。卜甲刻辞所见事件也多与周公旦有关。
专家据此判断,这批卜甲的占卜主体是商末周初赫赫有名的周公旦,周公庙遗址作为商周时期的聚落应是周公家族采邑。这对商周历史文化、封建采邑制度等研究意义重大。(记者边江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