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加减乘除”引领办学形态新转变

22.05.2015  20:27

  [嘉兴在线]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加减乘除”引领办学形态新转变

   

   2015年长三角网络媒体联合采访团在学校合影留念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于2006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并招生,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由同济大学、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嘉兴,校区占地面积830亩,目前,拥有在任教师近600名,大部分来自母体同济大学及上海知名高校,正高职称的教师占20%、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占50%。学校目前设有11个教学单位25个专业,2个专业(方向),所设专业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从母体82个本科专业中筛选而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500余名。

  几年来,依托办学三方的鼎力支持,学校整合教育资源,集聚教学力量,励精图治谋发展。该校坚持以教师为本,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上以老带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新老”齐“充电”,“教育升级版”双师型队伍正在逐步推进的良好格局。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逐步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等三大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加减乘除”法,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15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跻身全国第37位,浙江省第3位,并荣膺“中国四星级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称号。

  加法:增加人才培养“实践”要素,增加学校治理“制度”、“法治”要素

  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院校,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深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章程”建设,推进“建章立制”工作,积极争取社会、政府、企业支持,共同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升办学活力。

  在践行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个性化培养相融通的同时,为了实现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优化了培养计划,实行了增加实验课程、实习环节、创新创业拓展课程以及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课程的“四增”计划;实践育人开展方面,依托与60余家单位建有合作以及2015年1月组织成立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共同致力于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培养工作。

   测绘实践

  减法:删去固定的办学、人才培养标准,褪去部分母校光环和优越感

  初创办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更多的是在母体的全方位扶持下,学着母体,学着“985”、“211”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标准蹒跚而行,为了更好地成长,也为了不辜负母体,实现自身长远地发展,来自母体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离开了已有相当起点的优越环境,肩负使命,从零开始,协同同济浙院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地不断寻求和探索着适合学校自己发展的精进之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上,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的“三对接”要求,即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学校设立教改专项基金,鼓励教师申请教改立项,随之,模拟设计院的工作流程,打破专业壁垒的《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单位就业一体化培养方案的探索》,理论课转向运用或创新实践的“过渡型”选修课程的设置以及尝试学生喜闻乐见的“慕课”教学等教改优秀成果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教改项目中专门设有课堂教改项目,在实施周期内,项目负责人课堂上现“改”,学校教学督导课堂上进行现“检”,学生在课堂上现场体验改革,随之也衍生出了各类“行走课堂”,如专业一日游、河畔课堂等,受到了很好的反响。从实施的效果看,师生对此评价满意度较高。同时,学校通过探索构建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夯实常规管理体系、规范体制机制体系、充实后续支持体系等“四位一体”的举措,持续推进学风建设。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学校立足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学校目前与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匈牙利等国建有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澳门大学、土尔库应用科技大学等大学建有交换生项目,与日本中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开展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合作,与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合作的双学士学位项目,并于2014年加入了同济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的大学生“1+1+2”交流项目。

  与此同时,学校校园设施持续优化,新图书馆已落成并开馆,81间标准化考场建成投入使用,21台直饮水机安装至教学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加快,校园风貌焕然一新;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等三个专业获批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科学研究扎实推进,各项制度陆续出台,产学研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深入;招生就业成绩斐然,在生源数持续下降情况下保持着招生数量的相对恒定,保有着录取分稳健的增长态势,近三年毕业生实际年底就业率亦在98%左右;平安校园等级跻身浙江省4A,各级赛事喜讯连连,学生已在国际级、国家级重要赛事及外语等级考中崭露头角,各类校园文化品牌如学校信息发布会、校长师生午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建造节、体育文化节、学生互助学习园地、免费超市、自易书屋、蒲公英兴趣公益课堂、育苗行动等不断发挥着育人价值,学校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大,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

   日本游学合影

   社团文化节宣传

  乘法:营造人才是第一资源、引育并举、百花齐放的“倍乘效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社会转型发展和教育不断变革大环境下,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引擎,引育并举,积极营造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百花齐放的倍乘效应”,全力推进学校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力争“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传递智慧与温度的种子”,进而相辅相成地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学校重视科学规划,逐步完善人才选、用、育、留、考等各项机制,积极推进工资、岗位、业绩相挂钩的薪酬体系改革,从人事政策上保障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上,学校高度重视人才的外引内培工作,高度重视教师的梯队建设以及应用型师资的培养进程。

  近年来,学校人事工作在引入同济强大师资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向社会引入优秀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教学工作,目前学校双师教师占比14.5%,与此同时,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全面推进学校应用型师资的培养。学校鼓励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百花齐放地进行因才施教,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学校倡导完成“规定动作”前提下“自选动作”的探索。学校聘请同济大学资深专家及校内各学科带头人组成校教学督导组,为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当堂课当场把关”,为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及重点培养,为学校教学工作出谋划策提供重要支持。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生力军作用,鼓励以老带新开展教研活动,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与此同时,给予政策给予平台,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进企业挂职锻炼学习,走进国内重点高校访问学习,走向国外应用技术大学进修学习,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悟道与传道能力,进而不断增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

   机械系与广州喜力公司尝试实习、论文、就业一步走战略

   校企合作—乐高来访

  除法:去除思维定势树人才培养“价值追求”,引入市场机制去除陈规羁绊

  去除搞高职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低一层次的思维定势,让每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学校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及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促成人人理想及价值追求的实现。

  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生拥有入校前“三位一体”、专升本、中职生升本考试招生,入校后的非建筑学专业新生进入建筑学专业学习选拔、“中德交流班”学生选拔,以及全校范围的转专业、专业试读,英语的分层次教学等更多的学习“自主选择”机会,同时,学校也为学生构筑了德语角、英语角、学习互助园地等自主学习平台,搭建了以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为龙头、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课程“体验”制作为延伸,以各类“专业群”创新基地为载体,引导学生更加贴近个体兴趣地发展,贴近生活,贴近产业地创新,也促成了更多的“学生制造”走向实际运用。同时,开拓学生工作“五新”格局,着力以新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新手段切实为学生提供就创业服务,以新策划开展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以新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朋辈辅导站,以新探索完善帮困育人资助服务体系,切实推进学生的意识形态及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泽于当代、惠及后世的伟业,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正努力运算好关乎学校发展的“加减乘除”各要素,在改革的激流中勇进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让师生更有“生命力”,让学校更具社会担当能力以及对社会产业的辐射能力。

  来源:嘉兴在线 作者:在线通讯员 曹嘉燕 记者 徐骐

(本文来源:嘉兴在线     责任编辑:祝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