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高端人才促产业聚变

29.10.2015  09:55

  不久前,台州市政府和中国药科大学共同举办“制剂药品产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暨科技项目对接会”,宣告双方战略性全面合作正式开启。
  一方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和无菌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拥有规模以上医药化工企业8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6个;另一方则是我国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药学类“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培养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10万多名,两院院士8名。这种人才、技术、产业、资金全面碰撞,显然将有力推动台州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人才“梦之队”,产业“核聚变”。近年来,台州创新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坚持以产业优势集聚创新人才、转型发展吸引领军人才、民企民资对接创业人才,形成产业升级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同频共振、效应叠加,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迈上“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新轨道。
  目前,台州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7万人、高技能人才20.88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名、省“千人计划”专家55名。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层次与质量,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了14.6%。
  以产业优势集聚创新人才——
  精准发力求突破
  今年8月29日,300多箱、上万支重磅新药安佰诺正式投放市场,通过专用冷藏车发往30多个省(区、市)。它的上市,为全国上千万名正在遭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银屑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带去福音。
  “没有资金不可怕,没有市场不可怕,没有过硬的人才队伍最可怕。”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白骅介绍,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研项目成果、我国首个单抗类产品,安佰诺就是该公司高端研发团队十年磨一剑的第一个生物“导弹”。
  如今的海正药业,高层次人才达390多人,其中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60多人、外籍专家15人。正是依靠这些高端研发人才的团队力量,阿霉素、替加环素等大量新药走上产业化之路,成为海正药业决胜世界市场的“杀手锏”。
  这种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在台州并非个例,仅医化行业的重点企业就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人、省“千人计划”专家32人。与此相应,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台州医药制造业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格外靓丽的成绩单:今年前8个月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6.2%。
   “就像是参加运动会,我们想跟大城市全面竞争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引进高端人才,集中优势、单项突破。”台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些年,台州坚持以事业发展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出台特色人才政策,将主导产业尤其是重点企业打造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的硅谷。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华海药业股份公司所属的上海普霖贝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郭晓迪,就是这样被吸引过来的。“让中国制剂抢占美国市场,实现零的突破,这是我们的梦想。”郭晓迪告诉记者,他了解到华海药业研发团队力量非常强,就辞掉了美国的工作。他多年来的梦想正在实现:华海药业每年向美国FDA申报8至10个制剂品种,所有制剂产品抽检结果都符合美国FDA的质量标准。
  以转型发展吸引领军人才——
  展翅高飞头雁领
  提起色谱分离纯化技术,普通人恐怕是一头雾水。实际上,这项技术在医药研发生产、食品安全保护、环境检测等多个领域都能一展所长,尤其是在药物纯化分离方面,应用前景更是十分看好。
  两年前,中科院大连理化所教授梁鑫淼将这项高端技术带到温岭,创建了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200多万元。更为重要的是,色谱分离纯化技术,解决了之前台州医药产业分离材料全部依靠进口且技术不稳定的困扰,带动了台州生物医药行业整体生产水准的大幅提升。
  群雁高飞头雁领。台州民营企业众多,普遍存在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低层次技术等问题,成了困扰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瓶颈。整个产业要“飞”起来,离不开相关高端领军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带动。为此,台州从2011年开始,大力实施“500精英计划”:每年拿出财政资金的1.5%作为人才专项实施经费,5年内引进培育500名左右能带动台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人才和优秀项目,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政策支撑。
  实施“500精英计划”过程中,台州除了关注技术的先进性外,还把人才项目与全市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的关联度作为评估重点。目前,全市共遴选评定“500精英计划”创业项目232个,已落户68个,均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医药19个、电子信息12个、智能制造16个、新材料新能源12个,以及环境保护、纳米材料、物联网、光电科技等9个。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引领发展能力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产业和区域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起英籍华人、省“千人计划”专家张·格瑞斯·丽颖,浙江华邦机械有限公司设备科科长季凤利的话语里充满了感激:“全靠张博士的指导,打通了制约公司发展多年的技术瓶颈,产品精度和涂装度都得到了有力提升。”
  张·格瑞斯·丽颖是亚洲首位专门从事超硬刀具领域研究的专家。今年6月,她被引进到玉环,并独资创办卡布里尔(玉环)刀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未满1个月,就与近3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6家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作为一个研发人才,毅然从海外辞职到台州创业,她坦言:“风险很大、压力不小,但政府很欢迎我,我的技术在这里也很有用武之地。”
  以民企民资对接创业人才——
  携手并进天地宽
  “如果要说台州最大的魅力是什么,那我肯定要说,这里真是投资创业的好地方。”
  台州圣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贤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当初他回黄岩探亲时偶然提起,自己手上有一个项目却苦于没有资金,没想到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很快就跟他联系,提出“人才项目+民企民资”的创业合作方式。最终,他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天宇药业携手成立专门的开发公司。如今,圣庭生物已在北京、上海、新疆和杭州等地设立分公司,“如果说,我的专利技术是种子,那么台州民企民资就是肥沃的土壤。”
  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扶持,台州可谓不遗余力。不仅在项目落地和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一对一”的全程跟踪服务,还不断加强资金补助力度。2011年出台创业创新若干意见,对重点发展产业、重点领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实行重点扶持,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助。最近又出台规定,将补助额提高了30%。
  不过,政府创业资助资金毕竟有限,加上当地风险投资市场建设滞后,高层次人才创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起步难”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台州民间资本雄厚,民营企业正千方百计探寻优质项目。
  为此,台州探索建立“人才项目+民企民资”创业合作新模式,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优势与高端人才的项目科技优势,促进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将高科技创业项目引入发展“快车道”。目前,落户台州的68个“500精英计划”创业项目中,与本地民企民资合作的有40个,占总落户数的59%,民企投资总额近3亿元。
  浙大工学博士武建伟2012年创办首家“500精英计划”创业企业、台州联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市场需求巨大的基础零部件——陶瓷阀芯生产线作为主攻方向,仅两年就实现生产工艺的全部自动化,设备生产效率与人工装配相比提升8至10倍,且产品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通过人才服务专员的牵线搭桥,星星集团为这一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追加注资500万元,共同进行项目的推广开发。
  为构建精准对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台州还建起了人才项目信息数据库,利用微信推送和网上定向公布动态信息,供本地企业、投资机构和人才查询联系,实现人才和企业多点对接。同时,该市每年在国内外举办多场高层次人才智力合作洽谈会,3年来,他们先后帮助企业破解各类技术难题300余个,达成科技人才项目合作1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