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炸雷 台州椒江一10岁孩子遭雷击倒在了路上

18.06.2015  10:35

  10岁的马乐(化名),是台州椒江洪家街道新世纪民工子弟学校三年级学生。

  他的班主任记得,6月16日下午4点左右,学校放学。那会儿,轰隆隆的雷声伴随着倾盆大雨袭来,不少同学被堵在学校里。马乐刚好带了一件雨衣,于是他披上雨衣骑上自行车往家赶。不料,就这么出事了。

  在当地连接王桥村和上洋邱村的小路上,他被雷电击中,不幸身亡。

  这是台州今年发生的第一起雷击伤人事件。

  目击者:

  眼前一阵闪亮,炸雷响过

  骑车的孩子倒在小路上

  洪家街道王桥村离事发地点不到300米,目击者黄大妈的家门口对着事发的小路。

  “当时我坐在门口,看外面下大雷雨,这时见一个小孩从门口骑上那条小路。他刚骑到小路中间,我眼前一阵闪亮,同时一阵炸雷,那个孩子倒在地上。”黄大妈吓得尖叫起来。

  听到声音的老伴陈大伯从楼上跑下来,“顺着她指的方向,我看到有个人连同自行车倒在小路上”。

  陈大伯冒雨跑过去:“走近一看,是个小男孩,一侧脸已经发黑发紫。我叫了他几声,他没有任何反应。我拿手探探他的鼻子,没有呼吸。”

  这时候,周边的人陆续赶过来,大家忙打110和120。

  昨天下午,陈老伯带钱江晚报记者去查看了现场。马乐倒地的地方,还有警方用粉笔勾勒出的形状。小路周围是空旷的农田,大概有十多亩。四周没有树木、路灯,也没有电线杆或变电箱。

  洪家派出所民警称,他们及120赶到现场时,小男孩已不行了。医生现场进行了急救,但没有救回来。

  “法医对小男孩遗体做了尸检,发现小孩左侧肩膀及左侧腹股沟等部位有明显的灼伤痕迹。”派出所张警官说,事发现场周边没有电线杆,没有路灯、变电箱之类的带电物体,基本可以排除电器漏电导致电击的可能。结合目击者的描述,最终确定孩子死因是遭受雷击。

  孩子他爸:

  “老爸,我回来啦”

  这声音再也听不到

  马乐的家,在洪家街道上洋邱村一处田头的小平房里。说是小平房,其实不过是用铁皮围起来的棚子。前后两道门,连扇窗户都没有。

  昨天下午,屋子的后门敞开着,隐约能听到屋内女人呜呜哭声,还有劝说声、叹息声。

  屋里非常阴暗,摆设也非常简陋:一张用几块木头钉起来的灶台上摆着一个煤气灶;旁边小桌上摆着两碗剩菜及几块西瓜;唯一的电器是洗衣机,此外就是各种废品。

  马乐的爸爸老马说,他老家安徽毫州,来台州打工十多年。有两个小孩,大女儿16岁,马乐刚好10岁。

  “马乐是我和老婆到台州没多久生下来,在台州养大的。”老马说,他平日收废铜烂铁为生,老婆在周边打点零工。夫妻俩早出晚归,为的就是给两个小孩提供更好的生活。

  “乐乐很乖的,平时回家,会帮着做点家务,然后把功课做完,再看会儿电视。”老马说,每天放学回家,马乐人还没看到,声音已响起来“老爸,我回来了”。老马说,这声音以后听不到了。

  老马说,他原本租住在上洋邱村,但一年租金要五六千,而且有个邻居有精神疾病,他才搬到这里。不料才一个多月就出了这事。

  防雷专家:

  雷雨天少出门

  不要站在空旷地带

  台州市雷电灾害防御办公室主任徐文奇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这是台州今年发生的第一起雷击伤亡事件,“台州平均每年都会发生一两起雷击事件”。

  徐文奇介绍,夏季强对流天气,使得云层上部、下部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放电,这就是闪电,“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这么高的电压击中人体,生还的几率很小。”

  徐文奇建议,雷雨天尽量别出门,反正雷暴来得快去得也快。万一在外面遇到雷雨,“首先要远离空旷地带,如果周围没有比较高的物体,就马上找低洼的地方蹲下去,避免成为空旷地带最高的物体。”

  徐文奇分析,马乐出事时,刚好是在空旷的田野上,他成了那块空地上最高的点,所以当雷电下来时,选中了马乐为放电的导体。

  “此外,打雷天气,不要带金属物品在外行走。因为金属是导体,非常容易吸引电流。”徐文奇认为,马乐骑的自行车是金属的,增加了他被电击的几率。

  “还有一点,雷雨时,很多人为了避雨,会加快速度,比如开快车、加速骑车或大步跑,想找地方躲雨,其实这也很危险。”徐文奇说,这里有一个跨步电压的概念,比如在雨中狂奔时,因身体的跨步大,跨步电压就大,雷电也更容易伤人。(通讯员 陈赛 金许斌 本报驻台州记者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