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葱郁 国遗生辉

01.12.2014  17:53

    ——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古樟树

  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淤头自然村口有三棵大樟树绿荫参天,郁郁葱葱,村里有“昆曲十番”和“班春劝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全国唯一的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行政村。来到淤溪村,人们莫不由衷地赞叹古樟树为村庄营造的得天独厚的美好环境,孕育的丰厚多彩的传统文化。

  淤溪村的古樟树有800年树龄,被列入遂昌县政府公布保护的古树名木名录。三棵古樟树相邻而立,当中的一棵树高24米,胸围6.70米,冠幅31米,村里人称“樟树娘”。东边一棵树高23米,胸围5.50米,冠幅18米,人称“樟树爹”,西侧一棵三杆丛生,树高25米,胸围5.91米,冠幅29米,人称“三姐妹”,“樟树娘”向“三姐妹”大幅度倾斜,深情呵护着三个女儿,八百年不变。当地有樟树显灵的传说。每年的端午、中秋、除夕,附近的村民都要来祭拜古樟树。人们祭拜樟树娘求子,家里想生了小孩,取了名字要来认樟树娘。樟树爹、樟树娘和三姐妹组成一个完美的樟树之家,守在淤溪村口,为淤溪村挡风遮荫,庇护全村百姓幸福安康!

  大樟树下就是古时遂昌通龙泉和福建的官道,樟树娘的北侧有一道古代的门墙,官道从门墙的拱门经村而过。拱门北面的门额题“象闥排青”,两侧联题“背映龙潭馒头岭两坑合流成淤溪,遥望白马五雷峰双象环抱把前门”;南面的门额题“龙潭映碧”,联题“上通浦闽九龙谷神奇仙境胜桃源,下达衢杭温台处地域宽广似海洋”。

  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五年。每年春暖花开、樟树萌发新枝嫩叶时节,汤显祖都要来到淤溪劝农耕作,给农民赠春鞭、赏花酒的情景在当地传为美谈。汤显祖在遂昌写了许多班春劝农的诗文,他把下乡劝农耕作的情景也写入了传统名著《牡丹亭》。汤显祖还在大樟树下教当地民众演奏昆曲,与村民同娱共乐,逐渐形成了昆曲十番。如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淤溪大樟树旁班春广场,每年农历三月举办汤显祖文化·劝农节。劝农节上,大樟树披红挂彩,广场上旗幡招展,“汤显祖”率当地村民祭拜神农,现任的县长和古代的县令汤显祖向农民赠春鞭、赏花酒,人们载歌载舞,鞭牛开春。2000年,淤溪村恢复了昆曲十番队,并被命名为遂昌昆曲十番的传承基地,村民经常在村口大樟树下练习、表演昆曲十番,休闲娱乐,昆曲十番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隔四百多年,班春劝农在大樟树下跨越时空重现,昆曲十番在大樟树下发扬传承。2008年,昆曲十番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汤显祖文化劝农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民俗类二十四节气之立春的代表性项目。

  古樟树历经八百多年,仍枝繁叶茂,成为淤溪村标志,更是淤溪人心中的骄傲。它见证了淤溪的历史变迁,记述着乡村的传统文明。大樟树下建成文化礼堂,旁边建淤溪村非遗展示中心,淤溪人在古樟树的注视下全力进行着新农村建设。古树和村庄一起正换发勃勃生机,新枝与村民共同将绘就崭新蓝图。

  寻找“浙江最美古树”活动开展之际,遂昌县林业局和当地政府充分发掘整理,精心制作图文资料,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该古樟的神韵。(遂昌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