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古城拥抱“大湾区” 绍兴三重奏唱响“双城计”
中新网绍兴6月7日电(方堃范宇斌)“会稽自古东南形胜,人文渊薮,毓秀钟灵……满满一纸《家书》全都是乡愁,勾起了我作为一个绍兴人的自豪。”中央电视台浙江绍兴籍主持人劳春燕感叹家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可期。
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在会稽山北麓、钱塘江南岸“定国立城”,绍兴从此开启了勾践小城到山阴大城,南宋都城到明清巨邑,再到改革开放后蓬勃兴起的城市发展篇章。
“绍兴是一方充满灵气的土地,历代越国儿女创造了千年绍兴的辉煌历史。”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处在杭州湾南湾地理中心、杭州宁波都市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锚接地的绍兴,正从“会稽山时代”迈向“杭州湾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厚重的历史岁月里缓缓踏步而来的绍兴城,和着新时代的节奏,三重奏唱响“双城计”,集中力量推动全市域协同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主城区新城古城联动发展。
绍兴城市发展论坛 范宇斌摄
唱响新城古城联动发展之“双城计”
“城市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赞叹道,“绍兴这座全国罕有的、建城2500多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确实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每一寸土地都述说着一段难忘的历史,每一个印迹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脚步。”
然而,8.3平方公里的绍兴古城,在过去承担了太多的城市功能。人口过度集中、建筑密度过大、道路交通不畅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古城的发展和转型如“温吞水”一般不热不冷。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看来,作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古城非常有价值,“绍兴古城在新时代要发挥出新的价值,赋予新的使命,而过多的城市功能和人口不利于提升古城的价值。”
为了让古城焕发出新活力,2017年绍兴市越城区成立古城更新办公室,统筹整个8.3平方公里范围内古城的保护、功能疏解、外立面改造等多种事宜。
古城更新进行时,记忆中的江南水乡又回来了。小桥、流水、人家,曾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的东浦最为熟悉的景象。然而,前些年的东浦,蜘蛛网般杂乱的电线杆、越来越脏的河水、一到晚上古镇里黑漆漆的一片……提到东浦,不少人连连摇头。
两年多前,这个有着“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美誉的千年古镇,成立了绍兴黄酒小镇(东浦)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开始打造融江南水乡之韵和黄酒文化之核的特色小镇。
“我们在开发建设黄酒小镇中,以东浦古镇为核心,保护与开发并举,对古镇内的建筑修旧如旧。”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绍兴黄酒小镇(东浦)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陆正韵谈道,“即便是投入比推倒重建更高的成本,我们依然坚持修复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绍兴古城的水乡风韵,彰显黄酒元素,浓缩绍兴风情,为古城保护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东浦只是绍兴古城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在杨保军的设想中,“未来的绍兴古城应定位于文化旅游的中心,老城的人口和综合型城市服务功能要逐步向北部的镜湖新区转移。”
为唱好新城古城联动发展的“双城计”,绍兴正推进古城更新战略,疏解古城内过于集中的城市功能,为古城减负,让古城“静”下来、“慢”下来。今年上半年,绍兴将分散在老城区内的各机关部门,集中搬迁到新城,不仅方便了市民集中办事,也“让”出了古城发展的空间。
同时,在古城北部打造以镜湖为核心的城市核心和地标性新城区,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将在此交汇,杭绍台高速、杭绍台高铁由此穿越,镜湖新区将成为融入杭甬都市圈的“桥头堡”。
“高端要素集聚镜湖打造城市中心,标志着绍兴城市功能的一次重构,绍兴实现了从‘山阴时代’迈向了‘镜湖时代’,向‘杭州湾时代’挺进。”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如兴表示,绍兴已经完成镜湖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将镜湖打造成绍兴全市最首位度的中心。同时古城城市设计也在抓紧编制,将以申遗的标准推进绍兴古城的保护传承发展,实现新城与古城协同发展、交相辉映。
绍兴发展大会现场 范宇斌摄
唱响大市区融合发展之“双城计”
2013年,绍兴开始启动大城市建设,绍兴县和上虞市先后撤县(市)设区,绍兴市区总面积达到了2942平方公里。大城市需要大市区,大市区不仅仅是空间面积的相加。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平表示,“大湾区”“大绍兴”建设,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质。绍兴首先要以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为目标,拉高城市标杆,做优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绍兴已启动越东路、二环北路、329国道(市区段)三条智慧快速路的建设,一系列工程开工建设为的是让三区来往更快,从而促进三区(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的有机融合。
交通拉大了市区骨架,但公共服务的打通,则让三区血肉相连。2017年,绍兴实施三区统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三项医保政策;19个部门,20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三区同城通办”……
“打破原有藩篱,实现三区深度融合,依然是今后三区融合最主要的方向。”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丁初效认为,通过更多的民生实事工程,推动三区供给有效扩大、发展更为均衡、服务更加方便。
丁初效表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全市域协同发展和三区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不同层面、不同类别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加快推进全市域、大市区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7年,绍兴在教育融合上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年,绍兴市区首次实行公办普通高中打通招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重点特色学科”面向绍兴大市域范围学生招生。
据悉,绍兴市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市区高中打通招生力度,招生学校从上一年的19所上升到29所,总计划招生人数从上一年的1739人上升到4434人。
绍兴古城风光 范宇斌摄
唱响全市域协同发展之“双城计”
“一手牵着杭州,一手牵着宁波,绍兴正张开双手拥抱‘大湾区时代’的来临。”绍兴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党委办)负责人吴永刚形象地做着比喻,他表示,通过三到四年的努力,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将携手杭州轨道交通5号线开启“同城生活”,彼时,绍兴人花上一个小时就能漫步于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
随着“大湾区时代”的来临,绍兴大张锣鼓地唱起“双城计”。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嵬谈道:“大湾区是浙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大平台。”
大湾区时代,绍兴该如何给自己定位?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赵燕菁对着大湾区一体化地图,用“强敌环伺”一词来形容绍兴的地理处境。他说:“周围的大城市都有可能来吸取你的资源,要避免‘跑龙套’的角色,需要找准机会和定位。”
在赵燕菁看来,“‘危’‘机’并存的绍兴,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应该沿着杭州、宁波的轴向发展,主动参与到区域竞争中来,依靠紧依杭州的区位优势,制造出区域性的价格洼地,展开差异化的发展,改变要素的流向,来吸引更多的资源。”
目前,绍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围绕“融杭联甬接沪”战略,已基本绘就面向“大湾区”、着眼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杭绍台高铁、杭绍台高速、杭绍甬超级高速、杭绍城际铁路、杭绍甬风情旅游干线、城市快速路网……高效快速的路网建设接踵而至,将撑起绍兴大城市的骨架,加强外联内合。
盛阅春表示,“聚焦杭绍甬一体化战略部署,绍兴行动方案已基本明确,今后我们将大力实施‘综合交通网络化、产业平台协同化、城市发展融合化’等三大行动计划。”
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则认为,“伴随绍兴一路走来的始终是文化,而伴随绍兴走向未来的必然还是文化,文化将为这座城市提供最厚重的发展基础。”
稽山为屏,鉴水为脉,通江达海。从山阴古城到拥抱“大湾区”的东方水城,绍兴正逐渐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未来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