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 首创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提法
制图 沈浩
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陈国强说,这并不意味着要给各地扣上GDP的紧箍咒:“杭州和宁波就是要领跑,争取多翻一点、翻快一点。有些地方比如说生态功能区,主要是要把保护的工作做好,把居民收入、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赶超,而不是GDP赶上去。这是一个协调发展的整体效能。”
昨天,《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社会发布。
浙江“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为:今后五年,要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作为改革“领头雁”的浙江,在关于发展目标的描述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具有比较含义的“更”字不见,而是直接提出了高水平。
建议起草者之一、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陈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我们首创的,我们在起草的时候也在讨论,现在高一点也叫‘更高’。你考试考了60-70分叫‘更高’,90分呢就是‘高’,这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根据发展目标,建议细分了五大主要目标,其中有几个是“硬杠杠”,比如到2020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
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72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3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303元。2014年的数据分别是40154亿元、7.30万元/人、40393元和19373元。
专家解读浙江“十三五”规划建议五大主要目标
1.综合实力更强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效率明显上升,消费贡献明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率先进入全国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行列。
史晋川(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浙江未来5年的发展,要充分重视“互联网+”的重大战略意义。世界经济目前所处的这一轮经济长周期大概会延续到本世纪30年代左右,经济曲折复苏的最主要驱动力量仍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可以判断,经过10-20年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城市群,超过美国芝加哥五大湖城市群、东京-大阪城市群。“互联网+”的发展是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地位凸显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产业+互联网+”获取制度红利,而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互联网+”来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杭州作为“创新之城”,既有众多的创业创新主体、良好的产业基础,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错,明年要举办G20峰会,还有全国大运会、亚运会,要抓住机会,加快创新发展。
兰建平(省经信委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盘点最近3至5年来中国新经济最大的亮点,毫无疑问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的风起云涌。
未来浙江这座经济大山,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什么、在哪里?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七大万亿产业就是康庄大道。浙江是国家首个“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省,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业等信息经济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七大万亿产业就是谋新篇的重要表现,通过这七条大路,能确保浙江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四翻番,为实现美好生活打造坚实的经济基础。
2.城乡区域更协调
全省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县全面建成小康,确保一个也不掉队。
蓝蔚青(省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浙江的改革是从农村工业化和发展小城镇起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4年缩小到2.09倍,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保差距最小的省区之一。
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的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就是要填平城乡之间的体制鸿沟,加强对农村的规划设计,实现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和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覆盖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差距,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我们所追求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大家能够自主选择在城镇或农村生活,不管在哪里生活,都能得到符合标准要求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交通、健身、娱乐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过上幸福的生活。
3.生态环境更优美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全面消除、八大水系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水,PM2.5浓度明显下降,浙江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忻皓(第19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绿色浙江”秘书长):我们过去最常听到的说法是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我注意到这次多了一个“地更净”,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对于环境尤其是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提高了。
这次提到加大垃圾治理力度,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我感觉还是很振奋的。目前,杭州已经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办法,我相信未来这样强势的、带有奖惩性质的办法会更加普遍。
杭州提倡分类主要是4种,发达国家的分类标准已经细化到20余种。我希望未来能形成一种“4+X”的模式,即政府倡导的有4种,X是我们自主创新去分类。像我们在杭州放置的回收衣服的“大熊猫”,就属于这样的自选动作。
4.人民生活更幸福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低保水平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陈立旭(省委党校校务委员、教育长):生活更幸福,除了物质水平提高带来的感受,也应有精神富裕产生的愉悦。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的浙江,寻找精神动力对于长远发展更关键。
发展的精神动力面临两类问题,一类是缺乏必要科学知识或者技术能力不够,一类是有能力做但未能确立敬业、诚信等价值观仍然做不好。
浙江的“最美现象”已经从盆景变成风景,我们要善于借力,使用百姓熟悉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互动疏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共同的生活遵循,让浙江人的文明素养、文明程度也走在全国前列。
5.治理体系更完善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更高效。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杨建华(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也是国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关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因为这事关他们的权利,也事关公共安全。
以社区建设为例,城里是居委会,乡村是村委会,我们调研发现其承担了很多行政职能,在提高公共服务上有很大空间。建议提出社会治理要更高效,不仅社区要转型,加强自我管理水平,还要提高百姓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潘杰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