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多、陷阱深,“双11”消费要留意8个方面

10.11.2018  05:52

省消保委发布提示 留心计价套路 警惕发货陷阱

浙江成立惩戒联盟 严打电子商务领域失信行为 

双11”购物狂欢节进入倒计时,电商的经营行为怎样规范?消费者网购要注意避开哪些陷阱?昨天,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网络交易规则专家评审情况,发布了“双11”消费提示。

电商失信怎么办

浙江成立惩戒联盟

为营造“双11”放心购物环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多家电商平台交易规则进行了“全身体检”。评审结果显示,部分平台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网络交易规则缺失较多,其中问题多存在于权益保护(无理由退货)、商品信息审核义务、规则单方中止(终止)等方面。

对于评审发现的问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向各平台一对一进行了反馈指导,要求在2019年1月1日前整改完毕。据悉,不少平台在“双11”前即会对规则条款进行更新。

去年“双11”,全省共监测网店2.4万家,发现疑似违法线索1467条,其中对1020条做出了处理,对66条予以立案查处。为帮助“剁手族”打响钱包“保卫战”,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双11”等特殊时点的监管,重点监测刷单炒信等九类违法行为。

目前,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问题,特别是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行为较为突出。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净化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昨天,阿里巴巴、网易考拉、美团等22家电商和物流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浙江省电子商务失信惩戒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按照工作机制,联盟将根据失信严重程度采取限制新设立账户、屏蔽或删除现有账户、限制发布商品及服务、限制参加各类营销或促销活动、扣除信用积分、降低信用评级、限制账户权限权利、平台公示曝光、限制入驻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从业限制、限制网络广告推广等分级惩戒措施。

会上,联盟对外公布了第一批网络失信企业名单。

双11”消费时要留意这些

省消保委发布提示

如何选择放心靠谱的网店,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昨天,省消保委发布2018年“双11”消费提示:

注重财产与支付安全

消费提示:不要轻易点击红包链接或卖家通过微信、QQ、邮件等方式发送的链接或二维码,防止误入“钓鱼”网站;通过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谨慎使用二维码扫描或直接向私人账户汇款等快捷支付方式,避免损失;可将转账到达时间设置成延时到账,一旦发现被骗立刻联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冻结资金。

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消费提示:消费者在注册购物网站、手机购物软件登录账号以及填写购物信息时,要尽量做到“有限提供”,不随意登记身份信息,不轻易填写详细资料,能不填的个人信息尽量不填;不轻易向他人泄露自己的姓名、电话和住址,尤其不能泄露身份证号码、账号和密码及验证码等信息;收到快递后做好包装物品的处置,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警惕“先涨后降”套路

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理性购物,提前制订采购计划,避免冲动消费;提前关注所需商品的价格波动,并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对比价格,避免落入此类陷阱。

消费警示:今年天猫“双11”上线“价格雷达系统”,确保“双11”期间的商品到手价为最近3个月最低,虚抬价格的商家将被立刻清出活动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