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滋养 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
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位于杭州主城西北,区域面积381平方公里,境内包括了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及余杭街道大禹谷、瓶窑镇西部区域,界于德清、安吉、临安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大径山区域拥有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距今7000多年前,代表马家浜文化的小古城遗址就已建城立国,是良渚古城后城池的继承、演变和发展;就在这片福址之上,1270多年前的法钦禅师,带领弟子开山建寺,造就了江南五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寺;1200年前,茶圣陆羽来到苕溪之畔,陆羽泉边煮茶论经,著写了旷世名著《茶经》;900多年前,中日佛教交流,径山茶宴传入日本,代代相传演变成了日本茶道。千百年来,径山留下了古代六位皇帝和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众多赞美径山的墨宝和诗篇流传至今,成为了大径山无与伦比的文化瑰宝。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15年,大径山生态区建设发展规划再次被余杭区委区政府提上了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议程。“三城三镇+大径山生态区”的“3+1”顶层战略规划布局为大径山区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还包括了旅游产业、旅游衍生产业、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该区域内人的可持续发展多个方面。产业发展,文化为基。属地文化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始终贯穿于大径山的发展始末。
3月14日,“新常态•新机遇•新旅游——复兴再生的禅茶原乡”大径山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即将在大径山拉开帷幕。来自国内的禅学专家、一流的建筑设计大师以及文化学者齐聚余杭、“论剑”大径山,为大径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诊把脉,探讨文化传承与实现区域保护开发和建设的理念、路径与方法,为打造一个“三生融合,四宜兼具”的大径山提供决策与思路。
“禅茶一味悟天下,独一无二是径山”。从古至今,大径山凭借着“分享、结缘、感恩、包容”的心态吸收了禅茶文化之精髓,造就了其“天下径山”的博大胸襟。可以说,禅与茶是大径山的根,大径山的魂,是大径山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而在大径山的发展规划布局之中,径山景区作为其核心景区被重点规划与打造,这之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源于径山的文化博采众长,博大精深,她带着故事,带着回忆,带着传承至今的浓浓的文化气息。
【大径山之悟】
这里有“五山十刹”之首的万寿禅寺
巍巍天目,蜿蜒东下,终于余杭长乐,以径通天目主峰,故名径山。径山主峰曰凌霄峰,海拔769.2米,山上云雾缭绕,山水钟灵,周围坐落有堆珠峰、大人峰、鹏博峰、宴坐峰、朝阳峰,五峰屏立,奇巧幽邃。五峰之前有御爱峰,在此可仰观峻峭群峰、俯视江河海湾。被誉为“五山之首”的径山寺便坐落于径山五峰环抱之间,四周古木参天,终年常绿,寺前修竹叠翠,泉水淙淙,蔚为壮观,苏轼赞之为“白云穿破碧玲珑”。
创建于唐代的径山寺有一千两百余年历史,传灯一百余代。唐天宝四年(745),江苏昆山高僧法钦来径山结茅修行,唐代宗仰其道德及佛学,御诏进京宣讲佛法,赐号“国一禅师”,并下旨为其建寺,赐名“径山禅寺”。开山祖师国一法钦,为径山点亮了佛法的慧灯,传承千年法脉永续。
径山禅寺,自唐国开山至清朝,受到了历代帝王的重视。唐乾符六年(879),僖宗赐名“乾符镇国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赐名“承天禅院”。政和七年(1117),徽宗赐名“径山能仁禅寺”。到了南宋时期,径山高僧大德辈出。南宋高僧大慧宗杲主持径山法席后,更是盛极一时,衲子云集参禅悟道,常住僧众达一千七百余人,更是修建了“千僧阁”以安置僧众,宋孝宗亲笔御题“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赐之。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祖南巡时幸临径山,亦亲书“香云禅寺”额赐之。径山古刹,六易其名,且均有一代帝王赐额。在日本,至今仍有“万寿寺”,可见其当时名声之大、流传之广。
自古以来,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的地位非同一般。南宋嘉定年间,朝廷评定禅寺等级,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与杭州灵隐寺、南山净慈寺、太白山天童寺、明州贸山广利寺(今阿育王寺)一起被称为“禅院五山”。杭州中天竺永祚寺、湖州乌程道场(后称护圣万寿寺)、建康(今南京)太平兴国寺、苏州平江(今吴县)静院(后为光孝寺)、明州雪窦寺(今奉化雪窦寺)、温州龙翔寺、福建雪峰崇圣寺、金华宝林寺、苏州虎丘云岩寺、天台国清寺为“禅院十刹”。而这之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被评定为“五山十刹”之首,成为“天下东南第一禅寺”。可见径山禅寺在当时盛极一时。
【大径山之味】
这里是日本“茶道”的起源之地
在径山文化的符号中,禅与茶其实是不可分的,大慧宗杲师傅圆悟克情的“禅茶一味”已明确说明了禅与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径山茶的由来还得从唐代说起。天宝年间,高僧法钦在径山“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从此,径山就开始生产茶叶,并有其独特的炒制方法,称之为“抹茶”。
由于径山土质疏松,各种原生矿物质含量丰富,降水量多,湿度大,漫射光多等生态条件,使径山茶具有内在的优良品质,并以“崇尚自然,追求绿翠,讲究真色、真香、真味”著称于世。径山茶在宋、元时代与杭州龙井、天目青顶茶齐名,被誉称为“龙井天目”,位列“六品之列”,自宋至清均为“贡茶”。
“茶圣”陆羽对径山茶的偏爱更是说明了径山茶的独树一帜。据记载,陆羽对径山茶曾作两次考察,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南避互尘”,游抵余杭,初隐苎山,自称桑苎翁,著《茶记》一卷。不久,登径山,偶居双溪吴山。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春,他第二次到杭州,紧接着又登径山途经双溪考察茶事,再次偶居双溪的将军山清泉左近,见溪水清澈见底,在此挹泉烹茶。因此,后人把这个清泉叫做“苎翁泉”、“陆羽泉”,以示对陆羽的纪念。所以说陆羽与径山茶渊源千古。
径山茶缘起于禅,初为供佛,后至请客。饮茶还有专门的仪式和茶具,名曰“茶宴”。据传,“茶宴”的专门仪式是:献茶、闻香、观色、尝味、论茶、交谈。“茶宴”非上宾不予举行。
同时,日本至今尚在流行的“茶道”也源于径山“茶宴”。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载,日本“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竺前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由宋传入。”《续视听草》和《本朝高僧传》都指出:“南浦绍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这些历史记载和论述都表明:径山“茶宴”就是日本“茶道”之源。
2010年5月,“径山茶宴”被中国文化部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径山茶宴”成为了大径山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一年一度的“径山茶宴”已成功举办了14届。
【大径山之径】
这里有与帝王结缘的“径山古道”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诗人苏东坡曾这样赞美径山的蔚为壮观。而径山之闻名,不仅因其有千年禅寺径山寺、径山“茶宴”,还有那长长的径山古道。
说到径山古道的来历,仍然离不开径山寺的开山祖师法钦和尚。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法钦和尚承师命,“遇径则止”,在径山结庵传法。为了方便运送材料等物资,便开辟了一条山道,而后成为香客游人上山的一条要道。
相传,径山古道长达五余里,起于桐桥(即东磵桥)。古时一里一亭,由此径山古道便有五亭,即:桐桥亭、进善亭、半山亭、冷亭、望江亭。
桐桥亭位于古时桐桥桥南,桥南有两条路,一条经直岭到双溪,一条经斜坑到长乐。桐桥亭往上,即古道第二座凉亭叫“进善亭”;第三座为“半山亭”,半山之意有二,一是桐桥到径山寺,其路程为半,二是此亭为高山雪,平地霜的分界线,亭以上是白雪皑皑,亭以下则无雪,也为其半;第四座亭是“冷亭”,此亭北面有一座庙宇,每到夏季此处可供应给上山下山的人茶水;第五座亭为“望江亭”,位于此亭既可观日,又可观钱塘江。在此远眺,余杭镇宝塔山、临安功臣山的两宝搭,历历在目。在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之时,还可见钱塘江潮,江潮如带,点点银光尽收眼底。五亭中,唯有望江亭不同,前面四座亭仅用于过往人的歇息,是单亭,而望江亭为双亭,前亭用于观日远眺,后亭则用于通行。
五亭过后,便是东坡洗砚池。据记载,北宋学士苏轼两任杭州知府时,曾三游径山,凡做诗撰文总在此池洗砚洗笔,因而得名。由此而上,便至宋孝宗御碑亭,再上,便来到了径山寺。
历经千年的径山古道颇具“帝王缘”,留下了多位帝王的足迹。除北宋徽宗是从独松关经径山豹子岭入寺外,第一个在径山古道留下足迹的帝王是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镠。过了数百年,南宋孝宗皇帝亦亲临径山,径山寺的僧人为迎接皇帝的到来,便在望江亭下段的摩崖上刻上“圣寿无疆”四字。与此石刻相距不远,还有一处名曰“佛圣水”的石刻。相传,宋孝宗游径山时,时逢大伏天气,人马至此,干渴难行,忽听一声巨响,岩石开裂,冒出一股清泉,解其干渴。此外,宋孝宗还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赐之。圣祖康熙南巡幸游径山,亦是踏古道而上,亲书“香云禅寺”额赐之。
承古·新生
千年福蕴之地大有未来
当下,这片有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福蕴之地在承古中新生,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西部各镇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着力打造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的顶层规划设计,围绕“禅意”与文化核心,通过创生、维新、涅槃之思路规划建设禅茶第一镇、长乐森林公园、小古城遗址公园、鸬鸟峡谷公园、黄湖生态农业公园、百丈竹海公园“一镇五公园”项目,全速全力推动大径山区域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