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湖州经济转型升级特点、难点及发展建议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湖州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主基调,始终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十三五”打下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发展特点
1.主要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
湖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二五”期间不断较快增长,连续迈上新台阶。2015年,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2000亿元台阶,达2084.27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9.2%;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3年迈上1万美元台阶,2015年达7.09万元人民币(1.14万美元),年均增长8.7%;财政总收入迈上300亿台阶,达327.82亿元,年均增长1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91.31亿元,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4万元台阶,达4.22万元,年均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4万元,年均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迈上1000亿台阶,2015年达1402.64亿元,年均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63.92亿元,年均增长14.2%;进出口总额迈上100亿美元台阶,达102.56亿元,年均增长8.2%。
2.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一五”末的8.0:55.0:37.0优化至5.9:49.2:44.9,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2.9个百分点,首次超越工业(4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引领经济转型发展。2015年湖州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35.15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GDP增幅3.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6%,超过全部工业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1.4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11.34万元/人,比“十一五”末提高56.7%;湖州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5.7%,比“十一五”末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由传统产业主导加快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主导转变。2015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7.8%和9.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4、1.4和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3.0%,比“十一五”末提高7.8个百分点。湖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3.6%,比“十一五”末提高1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13.28%,比“十一五”末提高1.0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2%,比“十一五”末提高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量首超传统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湖州市出口比重达33.4%,比“十一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驱动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湖州市人才总量增加21.2万人,达63.9万人,湖州市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356个,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1人、“省千”人才68人。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4项,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238项。2015年湖州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2.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51%,比“十一五”末提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29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647件,是“十一五”末的7.7倍。
四是增长动力转换明显加速。投资增长由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2015年服务业投资781.62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工业投资9.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5.7%,比“十一五”末提高12.5百分点,对投资的贡献率为72.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高于工业投资22.3、18.2和25.5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分别到27.2%、25.6%和18.3%,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占比超过72.4%。现代农业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农业项目4个,实现了新的突破。
3.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获得新成绩
一是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湖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专项治理工作,集中开展治霾“318”攻坚行动。累计完成河道综合整治369.3公里,消灭垃圾河245.2公里;完成规模养猪场整治497家、关停341家,温室龟鳖养殖场整治30.8万平方米、拆除254.07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4943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224.3%;拆除违法建筑2644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240.3%;关闭矿山75家,开采规模总量由原来的1.64亿吨削减至4505万吨。湖州市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2014年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4、2015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2015年湖州市地表水市控以上的监测断面Ⅲ类水质以上标准明显增加,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市控以上断面在浙江省率先消灭V类和劣V类水质;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4.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PM2.5浓度逐年下降,2014年同比下降13.5%,2015年同比下降14.1%。2015年湖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9%,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综合得分达到72.67分,比2010年提高10.83分。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经初步测算,2015年单位GDP能耗约为0.59吨标煤,比“十一五”末降低0.22吨标煤,“十二五”期间,湖州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3%,超过 “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2015年万元GDP水耗为81.2立方米,比“十一五”末降低53.8立方米,五年间下降了39.9%。
4.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
一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5年,湖州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51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38元,增长8.4%,“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0元,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比上年增长9.0%,“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6%。城乡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1.94:1缩小到1.73: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十一五”末的16034元增加到2015年的2681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性支出由9139元增加到16112元,分别提高了1.67和1.73倍。城乡常住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由“十一五”末的821.6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555.57亿元,人均储蓄达5.27万元。2015年年末湖州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5.31万辆,比上年净增8.16万辆,增长17.3%。其中,私人汽车50.56万辆,是“十一五”末的2.8倍,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数量达到49辆,是“十一五”末2.3倍。
三是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十一五”末的月人均340元、204元统一提高至664元;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一五”末的980元提高至1660元;财政民生支出达207.5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5.8%,比“十一五”末提高9.44个百分点;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8人,比“十一五”末增长23.8%。
二、存在的压力
1.赶超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湖州市GDP增速分别为10.7%、9.7%、9.0%、8.4%和8.3%,呈现稳中趋缓的走势,五年间GDP年均增长9.2%,比规划目标低0.8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时期回落了2.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湖州市GDP总量占浙江省比重仍低于5%(占比4.86%),处于浙江省第8位,2015年人均GDP7.09万元,低于浙江省平均0.67万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经济将继续延续稳中趋缓态势,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常态,赶超发展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2.经济转型的要素保障仍显不足。一是人才紧缺。2015年湖州市人才资源占劳动力比重为25.6%,比浙江省平均低近10个百分点,存在着人才总量偏少、文化层次偏低,技能型人才较少,高层次人才紧缺等诸多问题。二是财力有限。2015年湖州市地方财政增长7.3%,低于浙江省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与GDP之比低于浙江省2.0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将难以满足各项改革深入开展所需的经费。三是有效投入不足。2015年湖州市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产出为148.60元,低于浙江省12.24元,比“十一五”末下降了32.19元,投资效率的下降将难以保障经济转型发展所需的动力。
3.重点产业支撑作用不够。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湖州市传统重点行业发展趋缓,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总量仍相对偏小,初步预测,2015年湖州市信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健康产业增加值7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四大产业约占湖州市GDP的21%,与重点主导产业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培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发展建议
1.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2015年,湖州市城市化率为59.2%,低于浙江省平均6.6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都超过70%。湖州市城市化发展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需求潜力巨大。2015年,湖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于浙江省平均仍有0.15万元的差距,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将创造巨大的消费增量,加速经济健康发展。
2.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证一号”、“全程电子化登记”等改革举措,继续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流程,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宽松平等的发展环境。以“金象”、“金牛”等大企业为核心,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打造大中小企业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
3.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强化产业招商和精准招商,加快“湖商回归”,重点引导总部回归和资本回归,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着力增加有效投资,切实把关注点转移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上来。对照四大千亿产业主攻重大项目投资,争取更大的突破。狠抓技术改造投资,加快“腾笼换鸟”、“机器换人” 推进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生态环境投资,结合治水治气重大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