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课题数量精简至27个 6领域首次提及(名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7.10.2015  12:00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在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讨论的重点。“十三五”规划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既是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第一份五年规划,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将会重点讨论哪些内容?“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哪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十三五”规划将重点讨论哪些内容?
  首先,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委员会历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看,分别涉及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促进公平等内容,这些议题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将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其次,今年5月习主席首次阐述“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并提出“十大目标”,对比上一个五年规划,不仅目标数量精简,且新增保增长、生态文明、脱贫扶贫三大目标,调结构、促创新、改革三大目标顺位明显提前。
  第三,“十三五”规划课题也同样精简至27个,其中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国企改革、走出去战略、信息经济、教育现代化和海洋生态文明等六个概念首次提及。
  最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个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均在规划发布前出台,预示这两大领域在“十三五”规划中将着墨甚多。
  1. 规划目标降维,增长保量提质
  投资者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十三五规划中将会着重讨论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委员会议历次会议主题、习总讲话透露的“十大目标”、前期课题规划,以及国家近期相关政策四个方面进行发掘。
  1.1 增长,民生,改革,公平:一个都不能少
  十八大以来中央委员会历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以往会议的主题或将在“十三五”规划中集中呈现。
  具体看:十八大强调的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提及了经济增长和居民人均收入两大目标;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的主题分别是党的人事任用和政府的职能转变;三中全会聚焦于全面深化改革,明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旨在促进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因而,总结此前的五次会议,我们认为,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促进公平,都将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1.2 保持经济增长领衔,重视调结构促创新
  今年5月,习主席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首次阐述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提出了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的“十大目标”。
  对比前两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精简了目标个数,在强调保持增长的“量”的同时,也更注重提升增长的“质”,其不同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简目标数量,由十一五的14个和十二五的16个降至10个,更聚焦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二是新增加了保增长、生态文明、脱贫扶贫三大目标,“保增长”取代“转方式”成为第一目标。三是“调结构”、“促创新”、“改革”三大目标的次序较“十二五”明显提前。
  1.3 规划课题数量精简,六大领域首次提及
  “十三五”规划课题也同样进行了精简。与“十二五”规划60个研究课题相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度凝练,仅27个。但在精简数量的同时也同样也有新增亮点。我们注意到,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国企改革、走出去战略、信息经济、教育现代化和海洋生态文明等概念首次在规划课题中提及。我们预计,这些方向势必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新亮点。同时,工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也仍是课题关注的焦点,有望在“十三五”规划中继续推进。
  1.4 两大纲领率先发布,或将成为规划重点
  而规划发布前期的重要政策文件同样值得重视,因其往往会在规划中重点着墨。今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已率先发布,并均被确立为未来国家战略方向,可以预见的是,“十三五”规划中,这两大领域同样会重点提及。
  2. 增长方式转型,增长动力升级
  投资者们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将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增长?如何实现增长与转型的平衡?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什么?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将“保量提质”;改革和创新将是实现增长与转型之间平衡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本、改革和创新,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2.1 保持增长压力仍大,“十三五”底线6~6.5%
  十八大“翻一番”的目标是稳增长的硬约束。“保量”即保持经济增长,其大背景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然而,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从顶峰的14%以上下降一半至7%左右。而十八大目标也由十六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和十七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降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底线或为6.5%。但即便十八大下调目标增速,完成难度也依然较大。假定2015年GDP增速能够达到年初政府制定的目标值7.0%,则“十三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仍需保持在6.52%,才可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而3季度GDP增速已跌破7%,若2015年GDP增速降至6.9%,则未来五年年均增速需保持在6.54%以上。因而我们预测“十三五”期间GDP平均增速底线或为6.5%。考虑到其间GDP增速或缓慢下行,单年度增速底线或为6%。
  2.2 改善民生提高收入,促进公平共同富裕
  “提质”即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居民部门来看,“提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其大背景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完成压力相对较小。2008年以来,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持续超过GDP实际增速。2011-2014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8.0%,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实际增速为10.2%,人口平均后约为9.1%,远高于8.1%的GDP年均增速。这意味着,完成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所需未来6年的年均实际增速仅为5.9%,压力大幅缓解。
  其二是缩小贫富差距。四中全会强调要促进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而6月中旬习主席在贵州调研时,也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事实上,“人均收入”仅是均值指标,未能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上升,但贫富差距也持续扩大,08年时达到49.1%的历史高点。其后,基尼系数开始下降,但仍高于40%的国际警戒线。缩小贫富差距、推进扶贫脱贫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去产能,服务业崛起
  而从企业部门看,“提质”意味着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盈利持续提升。当前工业化进入尾声,企业“提质”意味着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升级增长动力。
  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企业盈利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提升企业利润率,而企业利润率和产能利用率高度相关,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工业去产能仍将持续;二是寻找新的增长点,因而制造业升级、发展信息经济和服务业崛起也都是势在必行。
  2.4 多管齐下动力升级:旧动力分化,新动力培育
  增长动力决定经济未来。工业化时代,我们依靠人口红利、对外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高速增长。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房地产周期见顶,工业化时代步入尾声。从生产要素出发,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中,资本的作用将有所下降,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将取而代之,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而在“十三五”期间,经济仍未彻底完成转型,仍需新旧动力同时发挥作用。
  旧动力将有所分化。为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或完全放开二胎政策,但效果较为有限。制造业内部的分化将表现为,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持续去产能;高端装备[0.02%]制造业将借助“一带一路”,成为“走出去”战略的中坚力量;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将孕育新的增长点。服务业内部,新兴消费正在崛起,“十三五”期间仍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的成长空间极大。出口的重心在于提升出口竞争力,因而提高出口附加值、提升服务贸易占比将是未来的方向。
  新动力将发展壮大。提升人力资本意味着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行业将迎来机会。技术创新将助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中国制造业2025”和“互联网+”则是创新的载体。而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将为“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释放红利,三中全会《改革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而随着两份《意见》的出台,国企改革也将由顶层设计阶段转入基层落实阶段。
  3. 战略机遇凸显,利好资本市场
  投资者们关心的第三个问题是,“十三五”期间,哪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基于前一部分的分析,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或将出现六大战略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3.1 教育现代化:提升人力资本,仍需加大投入
  人力资本是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之一,而加强教育则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规划课题首次提及教育现代化,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委则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其落脚点均为未来五年。
  但从目前看,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始终处于偏低水平,直到2012年才超过4%,不仅远不及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还落后于巴西等其他金砖国家。而全国教育经费也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于管制等原因,民间投入仍显不足。提升人力资本、加大教育投入将势在必行,而这也意味着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行业将迎来较大机会。
  3.2 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到智造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其整体政策架构将是“1+10”方案,即一个综合的整体战略中长期规划,外加10大重点行业领域的具体推动计划。这10大行业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产业投资、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其制定前后历时近3年,而最终实施将会历时十年左右的时间,是本届政府的中长期战略。
  3.3 现代服务业:新兴消费百花齐放
  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近几届“五年规划”的核心要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四篇曾单独就“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做了详细阐述,我们预计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助力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两方面因素将共同推升消费性服务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而从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看,食品类消费、非食品类传统消费、新兴消费三分天下。未来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或来自于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和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3.4 绿色经济:降低能耗,治理污染
  “绿色发展“依然是规划目标之一。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是未来能源“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导,该计划将优化能源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非化石能源领域将迎来重大机遇。
  而9月底习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发表中煤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提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跑步进入低碳绿色时代。
  3.5 信息经济:发展“互联网+”与大数据渐发力
  在“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信息经济”被首次提及,有望成为新亮点。实际上,今年以来,信息经济相关领域的相关政策已开始不断发力。国务院分别在今年7月和9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目前工信部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已全面启动。
  根据阿里研究院披露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总报告),信息经济新动力将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新基础设施(云+网+端)、新生产要素(信息(数据))、新分工网络(实时网络协同)。
  3.6 国企改革:拨云见日,加速起航
  “十三五”十大目标中,“改革”的次序较“十二五”大幅提前,而国企改革在“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则被首次被提及。“十三五”期间,改革将真正进入深水区,而国务院在五中全会前夕先后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意味着未来五年国企改革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本轮国企改革的大背景是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因而更注重在监管、产权、经营等多个方面全面深化的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