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北山街民国派对 数千市民秀旗袍、长衫
“先生,买朵花吧”,昨晚,在北山街,你遇到这个卖花的姑娘了吗?在新新饭店的萨克斯和灯光摇曳中,你见到一个个裹着连滚边都精致异常的旗袍的“胡蝶”、“阮玲玉”、“徐来”们风情万种地由远及近,又隐入夜色了吗?
北山之夜民国趴(英文Party的音译,是聚会或舞会的意思),昨夜又在西湖边盛放。这一晚的杭州北山街,盛满了各色旗袍、长衫、学生装,在街上不时可以和旧上海的黄包车、吆喝着两个铜板一份报的报童、尖细着嗓子的卖花女擦身而过。
西湖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昨晚,身穿民国服饰参加这个大派对的市民游客至少有数千人。
在各自的《花样年华》里
每个人都是梁朝伟和张曼玉
北山街民国夜的“T字舞台”,玛瑙寺躲在里弄的最里面,味道却赞得飘到了西湖湖面上。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婉婉道来的诗朗诵昨晚吸引了多少人奔向玛瑙寺进门的那条小道。
来的都是同道中人,一袭旗袍、一阙诗歌、一个眼神,就有了“他乡遇故知”的畅快。
表演者都是旗袍爱好者,来自杭州旗袍沙龙。他们给对方的称呼很民国范儿,一律以“姐姐”、“先生”、“老师”相称。
本农姐姐今年54岁,算是这个队伍里的年长者。这次,她参加了《再别康桥》、《雨巷》、《花样年华》的表演。“去年是我第一次参加旗袍表演,就是北山民国夜。那时候,我为自己买了第一件旗袍,现在我的衣柜里快有20件了。”本农姐姐笑着说,“不过,我的不算多,队伍里还有人有60多件旗袍呢。”
诗歌朗诵、旗袍秀、故事、情景秀、歌伴舞,串成了《再别康桥》、《荷塘月色》、《江南雨》、《雨巷》、《神秘面纱》、《名媛、旗袍与西湖》、《花样年华》、《夜来香》、《西湖山水》、《月圆花好》这十个节目。
在新新饭店的停车场,搭建了一个大约8个车位大小的三面台。40多件旗袍被分为7组,由30几位美丽的姑娘展示。民国的旗袍,民国的身材,民国的样貌,好似穿越了一样。
穿上妈妈年轻时的衣服
走在她年轻时曾走过的路上
这场秀一年里只有一夜,大家都不舍得太快散场。很多参加活动的就在北山街光影与民国建筑、民国物什、民国人物交相辉映的抱青别墅和西湖博览会博物馆,用镜头记录了无限情思;喜欢静雅的,在菩提精舍外墙上一溜民国月份牌的陪伴下逶迤一程也别有风致。
昨晚,李阿姨(化名)穿着妈妈的旗袍,拉上小姐妹从家里赶了过来。
李阿姨今年62岁,她身上穿的紫红色丝绒旗袍是妈妈压箱底的宝贝。李阿姨笑着说,“妹妹结婚时,我也穿过这件。那是30多年前了。现在,我有点胖了,穿这件来,还有点犹豫呢。”
以前,李阿姨外祖父的家就在北山街上。李阿姨的妈妈,也就是王奶奶(化名)今年90多了,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是解放以前的大学生。
前段时间,王奶奶和李阿姨看到《黄金时代》中萧红的剧照,“这旗袍的叉也开得太高了”,王奶奶说,“民国时候还是很保守的。这好像不符合历史啊。”
李阿姨昨天穿的这件紫红色旗袍,是王奶奶当年众多旗袍中最朴素的一件,不过看上去仍然很华美。“今天我来这里,想体验一下妈妈年轻时走过的北山街是怎么一副面貌。”李阿姨拉着闺蜜的手笑眯眯地说。
为了参加北山之夜民国趴
晓蛮腰的粉丝也是蛮拼的
“亲爱的晓蛮腰,我偷偷穿汉服去行吗?”,前几天,一位微信名为“萧然可乐”的微友在本报微信号“西湖晓蛮腰”后台留言,还发来了她穿汉服的照片。
昨晚,钱报记者也见到了她。她穿着那身衣服,梳两个麻花辫,活脱脱民国时女大学生。“去年的北山之夜我错过了,一直遗憾到现在,所以前几天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今年的活动信息,就赶紧行动起来了。”她笑着说。
给我们后台发来照片的还不止她一个,61岁的宓红芬阿姨是个古董级旗袍粉。“我记得妈妈年轻时穿过一次旗袍,从那时候起我就深深爱上了它。”宓阿姨回忆道,“我记得早些年杭州街头刚开出旗袍店的时候,我就兴冲冲跑去看了。”
她给我们发了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她在儿子大婚时穿的旗袍照。昨天,她依旧穿着这件绿色的旗袍,像颗绿宝石一样闪闪发亮,还特意弄了头发。“这么难得的机会,我当然要精心打扮一番了。”宓阿姨激动地说。一旁,宓阿姨的儿子不停给她拍着照。
“虽然之前来过杭州,但从来没有逛到北山街这一带,没想到这里这么漂亮。”21岁的马佳宝同学和她的伙伴们刚好从上海来杭州参加剑道比赛,听说这里有北山之夜民国趴,就兴冲冲赶来了,还特地改签了回程的高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