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花木产业:转型在“希望的田野”上
本月29日,世界园艺博览会(下称“世园会”)将在北京举办,这也是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举办后,我国第二次举办“世园会”。“世园会”的举办,将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杜鹃花之乡——柴桥街道,随处可见田野上杜鹃、茶梅、红花檵木、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品类丰富的花卉、苗木连绵成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花木大量销售的季节。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柴桥花木的销售形势良好,许多品种的花木,一方面销售量扩大,另一方面价格上涨,以红花檵木为例,小苗的价格相比去年同期至少翻番,种植面积最大的杜鹃价格和去年同期差不多,但销量明显上升。
兴 起
20世纪80年代前后起步,如今村村种花木
北仑是中国花木之乡,而北仑的花木产业发展源自柴桥街道。据了解,柴桥的花木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目前,柴桥花木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而柴桥人在外地种植的花木面积还超过了这一数据。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柴桥农民开始种植花木,最初主要集中在河头、岭下、洪岙等几个村。到20世纪90年代初时,柴桥花木的种植面积已经至少有三四千亩。正是在柴桥花木发展的初期,但在当时国内花木种植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绿化、园林等对花木的需求却没有同步扩大,这导致柴桥花木产业遭遇了短暂的“停滞发展期”。
所幸,困难是暂时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花木产业再次焕发了生机,到2002年前后,柴桥花木的种植面积从原先的三四千亩,扩大到了2万多亩,街道范围内再想要扩种,已经无地可寻。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柴桥花农眼光开始向外,“走出去”种花木掀起高潮。据介绍,目前,柴桥街道34个行政村,村村种植花木,其中10个村为花木专业村,花木行业从业者5000余人。柴桥花木种植面积占柴桥耕地面积的95%以上,占北仑全区花木种植面积的约35%。
在花木种植发展的同时,从柴桥“走出去”的花木经纪人也已经遍布全国,帮助柴桥花木行销全国市场。在南京、萧山、常州等国内主要花木市场,设立花木销售摊位的柴桥花农也有500多户。
瓶 颈
土地资源紧缺、部分品种老
40年来,柴桥花木产业从无到有,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无论是花木种植的品种、种植规模还是从业人员,与产业发展初期相比,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孙安国看来,柴桥花木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重视的地步。柴桥花木产业,亟须转型发展。
首先是可用于花木种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如今,不要说在柴桥街道,即便在北仑,也已经难觅土地用来种植花木。尽管柴桥花农种植花木的“脚步”已经走出了北仑,走出了宁波,甚至不乏农民前往外省种植花木,规模以数千亩计,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柴桥花农来说,“走出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少,例如:土地租赁、管理、销售、生产成本等。其次,从总体上看,柴桥花木存在品种老化、部分品种的花木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突 围
调整产品结构,农户抱团发展
近年来,有反映在了花木市场上,精品受到市场欢迎,价格卖得上去。举例来说,同样的花卉或者苗木,造型前后,价格差距不小。代表花木还有茶梅,目前在花卉市场上非常抢手。岭下村一位姓林的种植户一棵已经培育30年左右的茶梅,冠幅达6米,有人愿意出价20万元购买。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花木种植走精品化道路已经越来越受到花木种植户的认可。作为街道农业支柱产业,柴桥花木产业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街道建成了以柴桥花木产业农合联、花木协会为核心,集产销研于一体的柴桥花木产业模式。
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街道花木协会、农合联通过引导先进种植户示范带动,田间地头、入户宣讲等方式,鼓励并引导花木种植户培育附加值相对高的苗木;在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种植户指导、帮助;引导种植户制作微型盆景,比如小型的杜鹃、罗汉松、五针松等。柴桥花木协会和农合联专门建立了花木供求微信群,群内花木收购信息及时发布,种植户互通有无;微型盆景展和培训活动已经多次举办。
花木种植的管理方式、花木产品结构亟须调整,是眼下花木种植户们的共同心声。种植户希望:在种植户主动学习、对接市场的同时,政府部门、相关的行业组织,能够更多地提供信息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品种选择、当下国内各大花木市场主要花木品种的价格行情等。有技术的花木种植户也能够抱团,共同打造柴桥乃至北仑的花木精品园,打响北仑花木“品牌”。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