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1.2015  19:42

  潘毅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早前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这表明,我国对市场规律的运用进入了新的认识阶段。当下我国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三方面理解: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导向。加快供给侧改革,既是为了消解无效供给过剩,也是为了解决有效供给短缺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在不新增过剩产能前提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激发市场潜在需求。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孤立的。必须看到,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提到了要释放新需求,适度扩大总需求,是供给和需求的协同调整,是供给侧的体系性完善。它不是单纯的保增长举措,而是在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供需新平衡。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关注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有效供给规模,为了创新供给的结构、改变供给的方式,激发供给主体的活力,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这一切都离不开改革。供给侧的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侧体制机制改革,难点在于激发市场侧活力,创新释放有效供给。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其一,市场决定。为谁生产、谁来生产、生产多少,要依照市场规律,用市场决定的办法来办,用合作共赢的理念来推进,即使在公共领域政府也不应“大包大揽”,而是更多地通过市场方式来实现。其二,放权让利。从改革导向而言,笔者认为,未来五年供给侧改革要取得成效,关键是加强政府和国资国企改革,让利于企,让利与民,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共治、共享、共富。三是路径多元。提供有效供给的路径不只一条,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旧路径,又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的新路径,更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路径,这需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区别对待。

  那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何处着力呢?笔者认为,对于浙江而言,至少七个方面亟需重视。

  一是找准新产业供给的政策。针对高端产业“缺芯少魂”,要积极对一些战略性和事关国家地区和经济安全的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占领智能制造、重大装备、新能源、生物和信息产业等领域的核心和高端。其二,针对中端产业“缺钙少品”,要强化倒逼政策落实,让更多企业履行社会公众责任,绿色发展、人性发展、持续发展,建立全球性品牌,补技术、管理和环保的“钙”。其三,针对低端产业“缺义少仁”,要用好淘汰政策,杜绝低价无序竞争,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不让“无仁无义”的企业大行其道。

  二是增强新设施供给的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限过剩,补短腿。当下我省大量关键设施和民生设施需求巨大,如天网(通信、通讯、通航、移动互联网等)、地网(公路、铁路、城际轨道、市域交通、地下管网等)、水网(港区、内陆航运网、八大水系和内河网络)、绿网(城市绿廊、乡村道路景观绿化美化等)、服务网(政务管理、城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物联网。这些领域既是急需改革,也是供给模式创新的重点,须加快推进。

  三是拓展新空间供给的领域。积极实施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及我省四大都市区经济圈建设,打破原有的国际国内市场界限,创造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收入分配、社保制度的改革和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创造创业创新新机会。鼓励消费结构升级,强化生产端的品质制造、健康旅游和文化消费供给,满足市场新需求。

  四是培育新服务供给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制造业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中国战略、大数据战略,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各类产业有效结合,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

  五是加大新技术供给的保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放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引导科技人员开展变革性和颠覆性创新,积极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农业藏粮于技、创新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加大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技术保障。

  六是加快新平台供给的构建。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金融资源集聚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杠杆,加快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推进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积极争取舟山自由贸易港政策,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力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广复制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杭州科技大走廊,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努力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平台支撑,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和资源加速聚合,加速聚变。

  七是强化新制度供给的力度。进一步加快政府简政放权,联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价格体制机制改革,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等事业改革,创新政府、国资、国企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为企业、人才、社会资本发挥作用提供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