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力 善用力 狠发力 衢州市精准打击农村非法小作坊
发表时间:2016年5月20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本报通讯员阮慧 记者晏利扬
随着环境执法力度的日益加大,一些非法排污的小企业、小作坊为了逃避监管,往往躲进更为偏远的农村、山沟,而这类项目投资少、易转移,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环境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何更加精准、彻底地打击这些环境违法行为?浙江省衢州市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巧借力、善用力、狠发力,打好环境监察执法组合拳,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2015年,全市共取缔各类石灰钙加工、石材加工、废机油处理、地下小电镀、豆制品加工等非法生产企业等350余家,立案查处83起,取得了打击一批、震慑一片的明显效果。
合力统筹来推进
基层环保部门往往人员少,环境执法人员更是不足。如何巧借外力,取得四两拨千斤之效?
对此,衢州市环保部门首先借好部门之力。 抓住浙江省全面开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重大行动的机遇,衢州市环保部门借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强执法百日行动、无证无照经营百日执法专项整治行动之机,联合安监、国土、公安、市场监管、供电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进行联合执法,强化协作保障,集中发挥各部门职能,改变了以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治污,更需要打响“人民战争”,发挥群众之力。借势衢州市“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行动,衢州市环保局通过派遣生态指导员进村,加大农村环境宣传力度,同时出台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对群众举报八大类环境违法行为设定了不同的奖励标准,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线索。
此外,衢州市环保局还善借媒体之力,通过强化与媒体良性互动机制建设,邀请媒体参与执法行动。同时,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曝光力度,以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震慑违法行为。
破竹之势赢先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衢州市环保局大力开发智慧环保平台,并依托这一平台实现精准打击。
早在2012年8月,衢州市环保局就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智慧环保试点项目。目前,衢州市环保局已依托智慧环保全面、准确、实时感知的环境数据系统,建立较为完备的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闭环管理和数据共享,开展对环境监测因子实时全方位的监管。
根据衢州市“低、小、散”企业和项目区域分布特点,衢州市环保局全力开展衢江区、常山县石灰钙行业及龙游县竹制品加工业等特色行业集中整治,坚持“集中关停一批、限期整治一批、巩固提升一批”的原则,差别化整治各区域“低、小、散”企业和项目环境污染问题。
2015年,全市共整治提升各类“低小散”企业、项目1800余个,关停取缔各类非法小加工作坊231家。同时,对全市13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开展整治,对重污染项目实行进园统一管理、集中治污,初步扭转了乡镇企业“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无序发展态势。
此外,衢州市环保局以问题为导向、以环境信访为线索,实现公众举报与依法查处相结合,加大对重点信访案件调查督办力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全市因信访问题查实的环境违法案件数为13起,处罚金额达57万元。
精准发力来攻坚
衢州市环保局积极学好、用好新环保法,强化环保督政,落实各级政府主导责任。
据了解,衢州市环保局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以现有行政区划来划分,以行政区域政府环境执法为主体,建立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市本级4个层面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和自上而下处置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使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进一步解决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这一长期困扰环境监管的难题。
同时,各地还以最严格的要求抓源头控制,做到“两个一律”,即园区外企业一律不批,化工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控制新环境安全隐患。
此外,衢州市环保局还强化新环保法运用,重拳打击非法小加工。以往对涉重金属、涉危废的农村非法小加工处罚手段不足,企业存有侥幸心理。新环保法实施后,四项新规“组合拳”效应得到了突出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