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副省级城市教育公平排名宁波第一杭州第二
03.12.2014 00:13
本文来源: 教育局
据了解,教育公平指数反映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由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市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程度、市域内义务教育县际均衡程度和市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程度等5个二级指标构成。
据悉,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科学监测、客观评价和促进全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如期达成发展目标,教育部2013年组织专家团队,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应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评价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走过的道路,找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策略和路径,为国家和15个副省级城市设计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教育部此次发布的《报告》是依据2013年教育事业发展数据和2012年教育经费数据,对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作了实证分析。本次评价实测包含教育公平指数、教育发展指数、教育条件保障指数、教育治理现代化指数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除教育公平指数外,教育发展指数排在前五位的是成都市、沈阳市、武汉市、杭州市和南京市,教育条件保障指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厦门市、南京市、宁波市、大连市和杭州市。
促进公平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宁波市先后投入8亿多元用于智慧教育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和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完善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通过推行共同发展学区、城乡教育共同体模式,促进校际间、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大力营造教育公平的良好环境,着力提升教育条件保障水平,促进宁波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读好书。为接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升学,宁波市建立了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接纳为辅的就学保障机制。去年,该市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7.89万人,其中81.68%在公办学校就读。
而这几年,杭州市继续大力推进阳光招生,明确公办中小学不收择校生,也不得收取择校费,用“严格禁止收取择校费与捐资助学款”回应大众,使“零择校”变成了现实。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上,该市要求各初中学校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违规到小学招生,严禁以“实验班”、“特色班”、“双语班”等名义进行招生或招生宣传,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招生的条件和依据。民办初中招生采取招生计划人数的70%实行电脑派位,30%由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办法,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本文来源: 教育局
03.12.2014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