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古越陶瓷底部符号 类似希腊字母?
外国文字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陶瓷上,你会相信吗?
近日,在宁波慈溪举行的首届中国华夏先秦陶瓷字母研讨会上,一批良渚与商周时期的古陶瓷,引人关注。这其中的23件至少3000年前的古越陶瓷底部刻划着一些符号,好似希腊文的“字母”——Α(阿尔法)、Β(贝塔)、∧(兰姆达)、Μ(谬)、Ε(埃普西龙)、Δ(得尔塔)、Η(艾塔)等。其中,有一符号出现在5000多年前良渚时期的古陶器上。
古陶瓷上发现特殊符号
这批古陶瓷的收藏者,是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所长闻长庆。年近七旬的闻长庆,是慈溪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和研究者、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
十多年来,他陆续从所收藏的300多件古陶瓷器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
2014年,闻长庆应邀赴希腊进行学术交流时,意外发现,那些雕刻或书写在墙体和石头上的希腊字母,与自己所研究的古越陶瓷上的神秘符号,几乎一模一样。
这一发现令闻长庆惊喜不已,回国后,又立刻沉入古陶瓷堆中继续研究。
他发现,自8000余年前的跨湖桥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一些古陶器底足部刻划符号,非常类似一些国外的字母文字。
这些神秘的刻划符号,一直延续到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瓷器底部。
随着历史年代更迭和文明的发展,这些符号在古陶瓷上的刻划越来越多。
闻长庆认为,“这应该是我国古代一种早期文字体系。”他将自己这一发现,定名为“先秦华夏字母系列”。
这些刻划符号,总计有类希腊字母体造字结构23个、类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腓尼基语的一套字母)体造字结构22个、类罗马数码体17个、类突厥文体25个。
古越人早于西方发明了字母?
目前,史学界所认可的一个观点是:在公元前1000年,生活在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22个,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
而后,派生出希腊字母。再后来,又派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
闻长庆说,他收集到的带有类似“古希腊字母”符号的古陶瓷实物有5000多年前的,其他至少也是3000年前的。
于是,他大胆猜想:古越人会不会早于西方发明了字母,并传到了地中海?
闻长庆认为,在3000多年前,中国与地中海就不乏文明交流。
比如,1988年,在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两只木屐,被考古界认定为重要发现。碳14测定,木屐距今已有5500年,为良渚时代慈城人的鞋子。而希腊博物馆一尊2000多年前的雕塑女神像,脚上同样穿着一模一样的木屐。不仅如此,在今天的希腊,还保留着一些生活习俗,与古越人很像。
闻长庆思量——或许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有腓尼基商人来往于中国、地中海及美洲沿海等地。“这些人很可能选用这些古陶瓷上的刻划符号,作为文化交流记事工具。”
这些符号到底是不是一种字母文字?
那么,这些古陶瓷上的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它会不会是一种文字或字母?
著名古文字学家、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曹锦炎教授说:“在古陶器上发现刻划符号,是很常见的。比如,在良渚时期的陶器上,这样的刻划符号非常多,也会有个别的符号和字母很相似。但文字毕竟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尽管很相像,可未必就是文字或字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室主任刘少刚研究员提醒,文字能否被称为正式文字,关键在于几个字符放在一起,能否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单独的刻划符号所不能完成的。
田螺山遗址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补充说,衡量古文字是有标准的——造字的形式很统一,在一定地域范围里,有一定数量的人群都在使用。“从河姆渡考古发现来看,8000多年前远古人类使用的器物上,也有这种刻划符号,但很少。到了良渚时期,这种刻划符号在器物上越来越多。业界认为这和文字有关,但是不是文字或字母,仍然值得商榷!”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浙江大学文博系教授周少华同样认为以目前的研究证据看,还不能将这些符号等同于字母,但两人都认为闻长庆在揭示一个过去一直被忽视的研究领域。
浙江省特级专家、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则表示,闻长庆的这一观点仍然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予以支撑。